2006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弹劾式诉讼相适应的证据制度是(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罪从供定证据制度
2.下列属于证据能力的规则的是( )
A.补强证据规则 B.最佳证据规则
C.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D.交叉询问规则
3.根据证据的来源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 )
A.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B.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
C.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4.下列证据中,不属于实物证据的是( )
A.鉴定结论 B.勘验、检查笔录
C.视听资料 D.书证
5.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 )
A.内心确信 B.高度盖然性
C.排除合理怀疑 D.绝对确定
6.我国刑事诉讼对立案阶段的证明要求是( )
A.有证据证明某人实施了犯罪行为 B.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C.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D.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7.最早提出无罪推定思想的是( )
A.贝卡利亚 B.洛克
C.孟德斯鸠 D.费尔巴哈
8.下列关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收集的表述,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
A.对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将其传唤到办案机关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进行
B.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讯问有权保持沉默
C.犯罪嫌疑人必须接受侦查人员的讯问,而不允许其自行书写供词
D.犯罪嫌疑人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
9.在刑事诉讼中,匿名的举报信只能作为查证的线索而不能成为诉讼的证据,是因为匿名的举报信( )
A.不具有客观性 B.不具有相关性
C.提供的主体不合法 D.不具有证据的法定表现形式
10.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对于刑事案件中的物证,应当开列附卷清单,至少保存( )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下列属于法定证据制度内容的有( )
A.法律预先把各种证据划分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大类
B.被告人的自白是“证据之王”
C.按照证人的身份来确定证言优劣
D.私人文书和复制的文件一概不具有证明力
E.特定情况下“据众证定罪”
12.下列权利中,自诉人享有而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不享有的权利包括( )
A.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权 B.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权
C.决定是否起诉权 D.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权
E.申请回避权
13.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这种证据形式中,对犯罪事实供述的表现形式有( )
A.自首 B.坦白
C.攀供 D.举发
E.供认
14.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的规定的有( )
A.受聘请的律师可以代为调查取证
B.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C.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D.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受聘请的律师有权在场
E.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时,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
15.下列关于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的表述中,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有( )
A.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
B.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在征得死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才有权决定解剖
C.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拒绝检查,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检查
D.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
E.勘验、检查的情况以及在勘验、检查中发现和提取的物证,都应当写成笔录
16.下列证据中,属于间接证据的有( )
A.被害人指认犯罪分子的陈述
B.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提取的指纹
C.在犯罪嫌疑人住处搜查到的被盗物品
D.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的表情
E.某些能够再现犯罪经过的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
17.下列事项中,属于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有( )
A.有关犯罪的事实
B.被告人的一贯表现,有无犯罪前科和犯罪后的态度
C.案件中涉及的程序法方面的事实
D.案件中的某些证据材料
E.预决的事实
18.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案件进行审查的时候,必须查明的内容包括( )
A.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B.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C.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D.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E.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19.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收集证据的人员包括( )
A.侦查人员 B.审判人员
C.被害人 D.自诉人
E.辩护律师
20.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侦查阶段,有权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人员包括( )
A.犯罪嫌疑人 B.被害人
C.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 D.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
E.被害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___________形式的统一。
22.书证与一般物证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其___________来证明案情。
23.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但是必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___________。
24.不具有___________的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认定的主要根据。
25.拟制的事项不可推翻,而推定的事项事后在取得___________时可以推翻。
26.诉讼证明的对象是引起___________的案件事实。
27.诉讼证明的性质是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它包括从___________到审查、判断证据及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全过程。
28.司法认知又称___________,是指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就众所周知的事实或应当适用的法律,无须当事人举证而直接加以确认的一种证明方式。
29.被告人的翻供一般具有两重性,即有时是一种抵抗行为,有时是行使___________权的表现。
30.无罪推定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假定,它只具有___________上的意义,而不是肯定被告人都是无罪的人。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证据的证明力
32.勘验、检查笔录
33.“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
34.实物证据
35.证明标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确立证据规则的意义。
37.为避免司法实践中出现偏差,使用物证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8.简述刑讯逼供的危害。
39.简述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贯彻言词直接原则的体现。
40.简述视听资料与某些以录音、录像等为载体形成的其他证据的区别。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某些证据在诉讼过程中证明作用的转化。
42.试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认定非法所得的举证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弹劾式诉讼相适应的证据制度是( )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罪从供定证据制度
2.下列属于证据能力的规则的是( )
A.补强证据规则 B.最佳证据规则
C.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D.交叉询问规则
3.根据证据的来源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 )
A.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B.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
C.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4.下列证据中,不属于实物证据的是( )
A.鉴定结论 B.勘验、检查笔录
C.视听资料 D.书证
5.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 )
A.内心确信 B.高度盖然性
C.排除合理怀疑 D.绝对确定
6.我国刑事诉讼对立案阶段的证明要求是( )
A.有证据证明某人实施了犯罪行为 B.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C.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D.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7.最早提出无罪推定思想的是( )
A.贝卡利亚 B.洛克
C.孟德斯鸠 D.费尔巴哈
8.下列关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收集的表述,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
A.对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将其传唤到办案机关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进行
B.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讯问有权保持沉默
C.犯罪嫌疑人必须接受侦查人员的讯问,而不允许其自行书写供词
D.犯罪嫌疑人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
9.在刑事诉讼中,匿名的举报信只能作为查证的线索而不能成为诉讼的证据,是因为匿名的举报信( )
A.不具有客观性 B.不具有相关性
C.提供的主体不合法 D.不具有证据的法定表现形式
10.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对于刑事案件中的物证,应当开列附卷清单,至少保存( )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下列属于法定证据制度内容的有( )
A.法律预先把各种证据划分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大类
B.被告人的自白是“证据之王”
C.按照证人的身份来确定证言优劣
D.私人文书和复制的文件一概不具有证明力
E.特定情况下“据众证定罪”
12.下列权利中,自诉人享有而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不享有的权利包括( )
A.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权 B.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权
C.决定是否起诉权 D.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权
E.申请回避权
13.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这种证据形式中,对犯罪事实供述的表现形式有( )
A.自首 B.坦白
C.攀供 D.举发
E.供认
14.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的规定的有( )
A.受聘请的律师可以代为调查取证
B.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C.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D.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受聘请的律师有权在场
E.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时,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
15.下列关于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的表述中,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有( )
A.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
B.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在征得死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才有权决定解剖
C.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拒绝检查,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检查
D.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
E.勘验、检查的情况以及在勘验、检查中发现和提取的物证,都应当写成笔录
16.下列证据中,属于间接证据的有( )
A.被害人指认犯罪分子的陈述
B.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提取的指纹
C.在犯罪嫌疑人住处搜查到的被盗物品
D.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的表情
E.某些能够再现犯罪经过的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
17.下列事项中,属于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有( )
A.有关犯罪的事实
B.被告人的一贯表现,有无犯罪前科和犯罪后的态度
C.案件中涉及的程序法方面的事实
D.案件中的某些证据材料
E.预决的事实
18.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案件进行审查的时候,必须查明的内容包括( )
A.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B.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C.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D.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E.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19.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收集证据的人员包括( )
A.侦查人员 B.审判人员
C.被害人 D.自诉人
E.辩护律师
20.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侦查阶段,有权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人员包括( )
A.犯罪嫌疑人 B.被害人
C.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 D.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
E.被害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___________形式的统一。
22.书证与一般物证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其___________来证明案情。
23.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但是必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___________。
24.不具有___________的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认定的主要根据。
25.拟制的事项不可推翻,而推定的事项事后在取得___________时可以推翻。
26.诉讼证明的对象是引起___________的案件事实。
27.诉讼证明的性质是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它包括从___________到审查、判断证据及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全过程。
28.司法认知又称___________,是指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就众所周知的事实或应当适用的法律,无须当事人举证而直接加以确认的一种证明方式。
29.被告人的翻供一般具有两重性,即有时是一种抵抗行为,有时是行使___________权的表现。
30.无罪推定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假定,它只具有___________上的意义,而不是肯定被告人都是无罪的人。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证据的证明力
32.勘验、检查笔录
33.“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
34.实物证据
35.证明标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确立证据规则的意义。
37.为避免司法实践中出现偏差,使用物证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8.简述刑讯逼供的危害。
39.简述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贯彻言词直接原则的体现。
40.简述视听资料与某些以录音、录像等为载体形成的其他证据的区别。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某些证据在诉讼过程中证明作用的转化。
42.试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认定非法所得的举证责任。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历年真题 2006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2006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