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规模的适度性分析
我国国债规模的适度性分析
摘要:通过对国债规模的适度性进行理论分析和风险指标分析,得出就国债依存度而言,我国国债规模过大;但从国债负担率来看,我国国债增发空间还较大。要使我国国债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关键要控制财政赤字和保持国债利率低于经济增长率。
关键词:国债 规模 适度性
一、国债规模适度性的理论分析
国债规模的适度性是由举债的成本一效益决定的。首先看边际效益。国债使用的效益通常取决于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宏观管理能力等的客观条件。一般来说,在举债规模比较小时,对上述条件要求不高,国债的边际效益呈上升趋势。随着国债规模的增加,债务使用效益对客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债的边际效益在达到一个最高值后开始下降。
再看边际成本。随着政府债务规模的增加,不仅可能导致政府债务利率和各种费用开支等有形成本的增大,而且债务管理的工作也更为复杂。但是,平均来看,政府每增加一单位国债所导致的成本上升不会太大。为简单起见,这里假设政府举债的边际成本不变。
以政府举债的净效益正负为标准,国债的规模可分为三个阶段:当国债规模小于Q1时,政府举债的净效益为负;当国债规模为Q1~Q3时,政府举债的净效益为正;当国债规模大于Q3,政府举债的净效益为负。Q1和Q3代表举债净效益为0时的国债规模。通过分析,我们可将国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绘制成曲线加以考察(如图1-1)。通过边际效益曲线(MP)和边际成本曲线(MC)的叠合不难发现:当国债规模小于Q1时,政府举债的总成本大于总效益,举债的净效益为负;当国债规模为Q1~Q3时,政府举债的总效益大于总成本,举债的净效益为正;当国债规模大于Q3时,政府举债的总成本大于总效益,举债的净效益为负。其中Q1和Q3是两个临界点,它们都代表举债净效益为0时的国债规模,Q2也就是我们理想中国债发行规模。
尽管我们通过国债成本效益分析对国债的适度规模进行了解释,但是以此来实际测算国债的适度规模是片面的,这是因为政府举借债务的效益和成本内涵极为广博,许多无形效益和无形成本是很难或是根本不可能量化的。
二、国债适度规模的风险指标分析
(一)国债应债能力的指标分析
1、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衡量的是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的指标。国际上,欧洲货币联盟规定的比率为60%。近年来欧美发达工业化国家国债负担率普遍较高,均在50%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它国家的高国债负担率是债务余额流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结果,而我国举债历史不长,只有20余年的历史,所以不能够将我国的国债余额与西方发达国家国债余额作简单的比较。
随着国债规模的扩大,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 2008年国债负担率是1990年的3.45倍,1994年到2002年间国债负担率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8%,大大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如果我国的国债规模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国债借债率
国债借债率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当年增量GDP对当年国债增量的利用程度。西方发达国家的借债率一般在3%-10%之间。我国借债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1990年为1.06%,2008年为2.85%,普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还存在一定空间。
(二)国债偿债能力的指标分析
1、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比率。在我国,国债依存度有两种计算口径,即国家财政国债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由于我国的国债由中央财政发行,国债收入归中央财政控制使用。因此,我们在用国债依存度来衡量国债规模时采用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更为具现实意义。
国际上关于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是25%-30%。我国的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远远高出世界公认警戒线,一般都在50%以上。1998年国债依存度更是高达121.86%。日本在财政最困难的时期,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的最高年份也不过是37.5%。目前各发达国家的债务依存度一般在10%-23%之间。显然,我国的中央财政支出,其资金来源一半以上要依赖发行国债,必然会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其潜在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2、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人的比率,反映了国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收入是否相适应。这一指标越高,表明以前所发国债对财政形成的压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国际上通常认为8%-10%是国债偿债率的安全控制线。我国学者计算该指标时有的采用国内债务还本付息额,有的采用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的合计还本付息额,所以通常有两套结果。但不论按哪种计算,我国国债偿债率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则是不争的事实。以2000-2005年为例,内债平均偿债率是24.2%,内外债的平均偿债率达到了24.9%。
三、结论和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看,不同角度分析国债规模,结论不一致。就国债依存度而言,我国国债规模过大;但从国债负担率来看,我国国债增发空间还较大。由于一个国家的国债规模能够达到多大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国债市场的完善程度、国债本身的使用效益等多种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债务指标的国际警戒线是一个静态指标,据此判断我国国债的适度规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使我国国债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一)控制财政赤字。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财政赤字增加,国债规模必然扩大,因而控制财政赤字是控制国债规模风险的基本措施。要想从根源上控制我国国债规模,一方面通过规范政府收支行为,逐步避免财政收入相对减少而财政支出刚性增加的情况发生,消除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制度因素;另一方面配合我国财政政策的逐步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型,将控制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纳入中长期财政的发展规划中。
(二)保持国债利率低于经济增长率。
国债利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导致我国国债相对规模趋于无穷大,从而面临较大的国债规模风险。为了确保我国国债利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的水平,今后应一方面通过完善和发展国债市场,提高国债的流动性,从而降低国债的利率水平和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应通过调整国债投资方向,强调国债使用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保持适度的高经济增长率。
参考文献:
[1] 类承曜《国债的理论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郭红玉《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 马晨《国债市场与投资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4] 龚仰树《国债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卢慧婷 1988 女 四川省鹤山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专业 本科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经济类 我国国债规模的适度性分析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