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自学考试《现代文学史》笔记[17]
(选)三幕剧《原野》,这是曹禺剧作中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论)试论曹禺戏剧艺术化的特性?
1、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有动作性、抒情性等特点。
2、在人物形象方面,曹禺在《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剧作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为读者和观众所熟悉的蘩漪、陈白露和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 3、曹禺的戏剧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情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内涵丰富。《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都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语言,每个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揭示自身的内心活动,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曹禺最擅长运用的艺术手段。
(简)《雷雨》的思想?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它通过家庭纠葛和劳资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崩毁的悲剧命运。
(简)分析周朴园的形象?
1、周朴园是剧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家庭,虽到外国留过学,却又尊崇旧道德。这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
2、作者在剧中着重揭露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专横暴戾、刚愎自用、冷酷无情、虚假伪善的精神面貌。
3、在家庭生活中,他君临一切,简直像一个暴君,为了显示他自己的封建家长的威严,他的意见就成了法律,任何人都不得违抗。
4、周朴园是当时社会上所谓最“正直”、最“仁厚”的上流人物,但正如曹禺所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他是制造这出悲剧的罪魁元凶,他是一颗“罪恶的种子”。
(简)分析蘩漪形象?
1、蘩漪是剧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她聪明美丽,有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但她跟周朴园结婚后便被禁锢在封建家庭的牢笼里,18年来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空气,人性受到了压抑,残酷的精神折磨把她渐渐地变为乖戾、悒郁、甚至阴鸷的人了。
2、蘩漪的性格是很复杂也很独特的。她悒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任性、傲慢而又孤芳自赏,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是走向极端。在周公馆里,她是女主人,但又是周朴园精神统治下的奴仆;她是周萍的后母,又是这个前妻儿子的情妇;这种行为和性格上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3、就思想来说,蘩漪的思想境界并不高。她追求的只不过是属于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范畴的爱情婚姻的自由,“得到一个男人真正爱她的女人”的生活。但就在这一点上,她显得那么执拗,在作者看来,“蘩漪吸住人的地方是她的尖锐。她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
4、在周公馆里她是一个被损害、受压迫的女人,同时又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作者同情她,赞美她,然而作者并没有违反生活的真实,没有违反蘩漪性格发展的逻辑,离开人物孤立地来写事件,而是从封建家庭精神生活领域这个独特的角度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家庭的种种罪恶。
5、蘩漪这个人物形象写得很真实,它的典型意义就在于通过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激起了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的深沉的思考,把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赋予这部剧本以崭新的时代内容。
(简)简述《日出》的思想?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这里有银行经理、小职员、流氓、面首、市侩、交际花、富孀和妓女,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一齐卷进了投机倒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腐化堕落、醉生梦死和痛苦挣扎的生活漩涡里,展现出一幅光怪陆离的社会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贪得无厌,为所欲为;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饥寒交迫,备受欺凌。“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的对比,被损害被压迫者与金钱化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冲突,构成了剧作的基本矛盾。 “日出”是象征,它的寓意是说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社会应当被光明的社会所代替。
(简)简析《日出》的结构特点?
他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而“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用“‘横断面的描写’,尽可能的,减少些故事的起伏。”作者说:“《日出》里没有绝对的主要动作,也没有绝对主要的人物。……这些人物并没有什么主宾的关系,只是萍水相逢,凑在一处。他们互为宾主,交相陪衬,而共同烘托出一个主要的角色,这‘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简)分析陈白露的形象?
1、陈白露的性格十分复杂,作者对她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是采取批判态度的,作者赋予陈白露以眼睛明媚动人,举动机警,神色不时流露出倦怠和厌恶的她那种飘泊人特有的外型特征,她不甘心这样地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丑恶的鬼地方。
2、在剧中,作者着力写了她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一面,为了满足物质生活享受,她对潘月亭强颜为欢,用各种手段,博取对方的欢心。
3、陈白露典型的心态,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是“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
4、但是这个聪明、机警、自尊、倔强的陈白露在堕落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远,在泥淖里陷得如此之深,像吸毒者的嗜瘾太深不能自救一样:她爱慕虚荣,她贪图享受,她挥金如土,她追求刺激……总之她游戏人间,而丑类们也玩弄她。在这残酷的桎梏中她无法自拔,只能向这丑恶的生活妥协,出卖她自己。陈白露有时是清醒的,但终究是糊涂的,她是个清醒的糊涂人。
(简)《日出》的悲剧意义?
陈白露悲剧的意义就在于它揭示了金钱统治的社会把一个年轻的女人逼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激起了人们对黑暗社会的憎恶,让人们明白:人吃人的社会再也不能让它继续存在。
(简)《北京人》的思想?
《北京人》发表于1941年,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以棺材象征封建阶级的灭亡,同时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了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北京人”,突出《北京人》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的题旨。
(简)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1、把人物活动放在古都北平特有的典型环境里来进行考察,生动地描绘了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2、对剧中人物的性格作了细腻的刻画,把剧中人物的兴趣、癖好、心态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表现了曹禺一贯的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的关注。
3、《北京人》不借重情节的大起大落,而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表现人们之间勾心斗角、唇枪舌剑的紧张气氛和尖锐冲突,感情深沉而不外露,平淡而隽永,自然而不加雕琢,饶有诗情又富有哲理。
(选)《北京人》中的人物:曾皓、曾思懿、曾文清、愫方、瑞贞
(简)简析愫方的形象?
在《北京人》中,愫方并不是什么理想上的人物,愫方性格上是有缺点的,但却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这个人物性格中具有美学价值的东西并不是那种近乎“逆来顺受”的“容忍”,而是宁愿牺牲自己,但愿能使别人快乐的道德情操。曹禺把人物放在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激烈冲突中细腻地描绘她的内心世界。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学习笔记 2007年10月自学考试《现代文学史》笔记[1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