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用型自考 四川自考【课程】【书籍】订购入口

自考美学原理听课笔记六

发布日期:2018-05-23 05:46:28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字体:

  11、“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是由英国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在《人类本性》中提出来的,无伤大节的拙劣才可以令人发笑。当权威失去权威,让我们感到鄙夷时,他才使人感到可笑。霍布斯说:“笑的情感不过是发见旁人或自己过去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喜剧性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发现别人的欠缺,对别人缺点的鄙夷,一是突然发现自己的优越,所以有一种荣耀感。这种说法有一下的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性。

  12、“乖讹说”或“预期失望说”: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康德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的、不伦不类的、乖讹的,常常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归于消失。

  13、生命的机械化:是柏格森提出的。他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生命的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紧张性和活动性。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阻碍生命的前进。而喜剧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性。

  14、游戏说: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赛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游戏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从心理学上看,艺术与游戏的确有相通之处,这是“游戏说”的合理之处。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显然是片面的。

  15、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它提示了艺术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然而,“集体无意识”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同时,这种理论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也是不符合艺术创造的实际的。

  16、有意识味的形式说: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有意味的形式”。

  17、符号说: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表现一种人类普遍情感或情感要领它能展示人的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

  18、意向: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人审美的表象系统。它也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的审美(包括创作)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

  19、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20、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21、灵感:所谓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论述题:

  1 、论为什么美符合生活的常识,确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答:生活的辩证法要复杂得多,也深刻得多。⑴生活中有美有丑,有悲也有喜,美和人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就在自己的在生活中塑造美的形象,美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确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成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说美学是生活。⑵“美是生活”的讲法也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有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如果不是美的,违反了他第一句的讲法;如果是美的,又违反了他第二句的讲法。这样,在同一个定义中,他就自己发生了矛盾。⑶车尔尼雪夫斯基把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而我们之所以喜欢或不喜欢,又不外是生理上健康、愉快等一类原因。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因此,他从客观的生活出发,最后却落到把主观唯心主义与庸俗的生理学观点相混杂的境地。

  2 、深入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P99 ——102

  答: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也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现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量灌注进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例:人和物,物就是人的情感的对象化。⑵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他的的本质力量首先是他的自然力和生命力,是他的自然禀赋和能力,是他的情欲和需要。其次,人之所以为人,主要还在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精神力量。如,思维力量、意志力量和情感力量。因此,人除了有自然的本质力量外,更是具有精神的本质力量。⑶美是人的本力量的对象化,就是说,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⑷当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满足、幸福、愉快,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是和谐自由的,这时,就产生了美。

  3 、如何理解美是自由的形象?

  答: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我们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而是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⑵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应当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和谐感外,还应当给人带来自由感。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美都应当是自由的形象。首先,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次,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的,自由的规律就在于对客观必然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美既有外在的自由,也要有内心的自由。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是美的规律,又是自由的规律,二者的一致,美的形象就都成为自由的形象。⑶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过程,正是客观现实中的美不断地自由化地转化为形象,不断自由揭示和显露其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感性形式也被精神化,变成自由的形式,用来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黄山的“猴子观海”。

  4 、论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

  答:⑴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他们不仅不完全沉湎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旁观者的态度对对象进行关照和欣赏。感觉的自由性是产生美感的重要原因。⑵人的感觉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所以能既是认识的器官,又是审美的器官。由理性协调的感觉,超越了动物的感觉,成为产生出美感的感觉。⑶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人的感觉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把错综复杂而又混乱的世界,整合、创造成富有诗意的画面。因此,人的感觉才不同于动物的感觉,而能够产生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⑷与此相联系的,人的感觉还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从而把有限的感觉能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⑸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训练和锻炼,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了丰富性和多亲友性的感觉,并且使得器官变得灵敏,为人具有高度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学习笔记 自考美学原理听课笔记六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本文地址:http://www.sczk.sc.cn/xxbj/1933.html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自考美学原理听课笔记六》的文章
nav

自考美学原理听课笔记六

编辑:四川自考网 日期:2018-05-23 阅读:
课程购买

《自考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11、“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是由英国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在《人类本性》中提出来的,无伤大节的拙劣才可以令人发笑。当权威失去权威,让我们感到鄙夷时,他才使人感到可笑。霍布斯说:“笑的情感不过是发见旁人或自己过去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喜剧性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发现别人的欠缺,对别人缺点的鄙夷,一是突然发现自己的优越,所以有一种荣耀感。这种说法有一下的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性。

  12、“乖讹说”或“预期失望说”: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康德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的、不伦不类的、乖讹的,常常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归于消失。

  13、生命的机械化:是柏格森提出的。他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生命的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紧张性和活动性。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阻碍生命的前进。而喜剧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性。

  14、游戏说: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赛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游戏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从心理学上看,艺术与游戏的确有相通之处,这是“游戏说”的合理之处。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显然是片面的。

  15、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它提示了艺术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然而,“集体无意识”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同时,这种理论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也是不符合艺术创造的实际的。

  16、有意识味的形式说: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有意味的形式”。

  17、符号说: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表现一种人类普遍情感或情感要领它能展示人的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

  18、意向: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人审美的表象系统。它也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的审美(包括创作)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

  19、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20、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21、灵感:所谓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论述题:

  1 、论为什么美符合生活的常识,确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答:生活的辩证法要复杂得多,也深刻得多。⑴生活中有美有丑,有悲也有喜,美和人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就在自己的在生活中塑造美的形象,美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确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成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说美学是生活。⑵“美是生活”的讲法也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有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如果不是美的,违反了他第一句的讲法;如果是美的,又违反了他第二句的讲法。这样,在同一个定义中,他就自己发生了矛盾。⑶车尔尼雪夫斯基把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而我们之所以喜欢或不喜欢,又不外是生理上健康、愉快等一类原因。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因此,他从客观的生活出发,最后却落到把主观唯心主义与庸俗的生理学观点相混杂的境地。

  2 、深入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P99 ——102

  答: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也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现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量灌注进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例:人和物,物就是人的情感的对象化。⑵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他的的本质力量首先是他的自然力和生命力,是他的自然禀赋和能力,是他的情欲和需要。其次,人之所以为人,主要还在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精神力量。如,思维力量、意志力量和情感力量。因此,人除了有自然的本质力量外,更是具有精神的本质力量。⑶美是人的本力量的对象化,就是说,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⑷当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满足、幸福、愉快,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是和谐自由的,这时,就产生了美。

  3 、如何理解美是自由的形象?

  答: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我们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而是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⑵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应当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愉快感、满足感、幸福感和和谐感外,还应当给人带来自由感。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美都应当是自由的形象。首先,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次,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的,自由的规律就在于对客观必然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美既有外在的自由,也要有内心的自由。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是美的规律,又是自由的规律,二者的一致,美的形象就都成为自由的形象。⑶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过程,正是客观现实中的美不断地自由化地转化为形象,不断自由揭示和显露其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感性形式也被精神化,变成自由的形式,用来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量。黄山的“猴子观海”。

  4 、论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

  答:⑴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他们不仅不完全沉湎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旁观者的态度对对象进行关照和欣赏。感觉的自由性是产生美感的重要原因。⑵人的感觉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所以能既是认识的器官,又是审美的器官。由理性协调的感觉,超越了动物的感觉,成为产生出美感的感觉。⑶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人的感觉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把错综复杂而又混乱的世界,整合、创造成富有诗意的画面。因此,人的感觉才不同于动物的感觉,而能够产生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⑷与此相联系的,人的感觉还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从而把有限的感觉能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⑸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训练和锻炼,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了丰富性和多亲友性的感觉,并且使得器官变得灵敏,为人具有高度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微信扫一扫,进群领取资料!

    微信咨询老师
  • (扫码加入[四川自考交流群])
    历年真题、复习资料、备考方案》,马上领取!
最新真题、复习资料、模拟试题 | 一键领取 >>
【四川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