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用型自考 四川自考【课程】【书籍】订购入口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五

发布日期:2018-05-23 05:46:30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字体:

  17、《时务报》:影响深远。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总编辑。

  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作是《变法通议》。曾在《时务报》上连载。特点:

  一、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

  二、他的新闻思想的代表作是《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了“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

  三、《时务报》和梁启超以及以梁启超的作品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

  四、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1897年10月《时务报》遂完全落入汪康年之手,变成了洋务派的喉舌。

  18、维新派其他报刊:《知新报》由康有为策划,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徐勤任总撰述,1901年2月自动停刊,是国内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也是维新派在华南的最重要的舆论阵地。

  《知新报》特色:一、敢言《时务报》所不敢言者;二、以沟通中外信息、传播西方科技知识作为重要内容。是当时国内惟一的同封建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报刊。

  19、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湘学新报》1897年4月在长沙创刊。半年后改名为《湘学报》。

  20、《湘报》:1898年3月7日,由唐才常任主编。《湘报》已具有近代报纸的性质,它除报道各地维新运动的动态外,还发表大量政论,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宣传民权、平等学说等变法维新主张,其激烈程度超过《时务报》、《知新报》和《湘学报》。《湘报》卓有成效的宣传影响深远,除唐才常外,还要归功于主要撰稿人谭嗣同。

  21、在北方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国闻报》,它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人是严复。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在《国闻汇编》上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严复不仅是报刊活动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

  《国闻报》的特点:

  首先,它以“通外情为要务”。特别重视外国报刊、书籍的翻译介绍工作。大量译载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外电、外报的消息和评论。

  其次,讲究办报的策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戊戌政变发生后,许多报刊都被查封,《国闻报》还能顶压力,如实的报道了谭嗣同“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视死如归”殉难的新闻。

  第三,消息迅速,稿源茂盛。连续报道了胶州湾事件。

  22、第一次办报高潮的中国特色:

  第一、与外报相反的发展线路。外国人办报是由远到近,由沿海到内地。国人办报是由内地到沿海,由中国而外国。

  第二、与外报相比,国人所办的这些报刊均属政治家办报。

  第三、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

  第四、品种多样。如1896年清末著名小说家李伯元在上海创办的《指南报》,是我国最早的消闲小报;1897年罗振玉等在上海创办的《农学报》、黄澄源在上海主编的《算学报》是我国最早的专业性科技报刊;1898年康同薇、李惠仙等在上海创办的《女学报》是我国最早的妇女主编、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报刊。

  第五、办报与办学会、办学堂相配合。

  维新派的报刊思想:

  23、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报馆应“纵民开设”,强调报刊的政治作用。

  24、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一文中把报纸的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还把报刊比做人的耳目、喉舌。

  25、谭嗣同对办报有独到的见解。一报纸要“日新”。二报纸就是民史国口。三报纸是维新变法的舆论工具。

  26、陈炽认为报纸是“国之利器、不可假人”,吴恒炜认为报纸是“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严复认为报纸的功能应“以通外情为要务”,“以通下情为要义”。

  27、维新派的报刊思想是他们的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有为的“通时务”、“知新政”是和变法维新相连的,梁启超的“去塞求通”也是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谭嗣同的“民史”、“国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这一切都反映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经济利益,属于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范畴。但是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物和封建思想、封建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思想又是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进行的。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皇上,为了朝廷,与欧洲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言论自由的新闻思想比较,显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意识。

  28、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作用极大,表现在:

  第一、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

  第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作出的主要贡献还有:

  第一、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第二、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第三、创造了报刊新文体,推动了政论写作的发展。

  29、“时务文体”: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 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用梁启超的话来说:1、纵笔所至,略不捡束。2、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3、笔峰常带感情。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

  30、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在中国办起了《新民丛报》,他的报刊政论在原来的时务文体的基础上更上层楼,不仅思想新,文言成分也更加减少,人称“新民体”。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学习笔记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五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本文地址:http://www.sczk.sc.cn/xxbj/1969.html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nav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五

编辑:四川自考网 日期:2018-05-23 阅读:
课程购买

《自考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17、《时务报》:影响深远。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总编辑。

  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作是《变法通议》。曾在《时务报》上连载。特点:

  一、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

  二、他的新闻思想的代表作是《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了“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

  三、《时务报》和梁启超以及以梁启超的作品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

  四、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1897年10月《时务报》遂完全落入汪康年之手,变成了洋务派的喉舌。

  18、维新派其他报刊:《知新报》由康有为策划,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徐勤任总撰述,1901年2月自动停刊,是国内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也是维新派在华南的最重要的舆论阵地。

  《知新报》特色:一、敢言《时务报》所不敢言者;二、以沟通中外信息、传播西方科技知识作为重要内容。是当时国内惟一的同封建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报刊。

  19、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湘学新报》1897年4月在长沙创刊。半年后改名为《湘学报》。

  20、《湘报》:1898年3月7日,由唐才常任主编。《湘报》已具有近代报纸的性质,它除报道各地维新运动的动态外,还发表大量政论,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宣传民权、平等学说等变法维新主张,其激烈程度超过《时务报》、《知新报》和《湘学报》。《湘报》卓有成效的宣传影响深远,除唐才常外,还要归功于主要撰稿人谭嗣同。

  21、在北方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国闻报》,它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人是严复。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在《国闻汇编》上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严复不仅是报刊活动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

  《国闻报》的特点:

  首先,它以“通外情为要务”。特别重视外国报刊、书籍的翻译介绍工作。大量译载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外电、外报的消息和评论。

  其次,讲究办报的策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戊戌政变发生后,许多报刊都被查封,《国闻报》还能顶压力,如实的报道了谭嗣同“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视死如归”殉难的新闻。

  第三,消息迅速,稿源茂盛。连续报道了胶州湾事件。

  22、第一次办报高潮的中国特色:

  第一、与外报相反的发展线路。外国人办报是由远到近,由沿海到内地。国人办报是由内地到沿海,由中国而外国。

  第二、与外报相比,国人所办的这些报刊均属政治家办报。

  第三、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

  第四、品种多样。如1896年清末著名小说家李伯元在上海创办的《指南报》,是我国最早的消闲小报;1897年罗振玉等在上海创办的《农学报》、黄澄源在上海主编的《算学报》是我国最早的专业性科技报刊;1898年康同薇、李惠仙等在上海创办的《女学报》是我国最早的妇女主编、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报刊。

  第五、办报与办学会、办学堂相配合。

  维新派的报刊思想:

  23、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报馆应“纵民开设”,强调报刊的政治作用。

  24、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一文中把报纸的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还把报刊比做人的耳目、喉舌。

  25、谭嗣同对办报有独到的见解。一报纸要“日新”。二报纸就是民史国口。三报纸是维新变法的舆论工具。

  26、陈炽认为报纸是“国之利器、不可假人”,吴恒炜认为报纸是“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严复认为报纸的功能应“以通外情为要务”,“以通下情为要义”。

  27、维新派的报刊思想是他们的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有为的“通时务”、“知新政”是和变法维新相连的,梁启超的“去塞求通”也是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谭嗣同的“民史”、“国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这一切都反映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经济利益,属于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范畴。但是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物和封建思想、封建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思想又是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进行的。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皇上,为了朝廷,与欧洲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言论自由的新闻思想比较,显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意识。

  28、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作用极大,表现在:

  第一、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

  第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作出的主要贡献还有:

  第一、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第二、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第三、创造了报刊新文体,推动了政论写作的发展。

  29、“时务文体”: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 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用梁启超的话来说:1、纵笔所至,略不捡束。2、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3、笔峰常带感情。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

  30、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在中国办起了《新民丛报》,他的报刊政论在原来的时务文体的基础上更上层楼,不仅思想新,文言成分也更加减少,人称“新民体”。

微信扫一扫,进群领取资料!

    微信咨询老师
  • (扫码加入[四川自考交流群])
    历年真题、复习资料、备考方案》,马上领取!
最新真题、复习资料、模拟试题 | 一键领取 >>
【四川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