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用型自考 四川自考【课程】【书籍】订购入口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七

发布日期:2018-05-23 05:46:34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字体:

  魏晋南北朝部分

  概况: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史上光辉夺目的一章。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而形成“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曹丕《燕歌行》开创了七言的新体制。

  曹操:

  1.《步出夏门行》乐府旧题。选一、四两章《观苍海》《龟虽寿》。

  2.中国诗史上现存最早的描写山水的佳作是曹操《观苍海》。《观苍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龟虽寿》以喻说理,理趣相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烈士”指胸怀壮志的人。

  《短歌行》

  1.乐府旧题。主要内容:感慨未能早日建功立业,渴望贤才辅佐。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酒的代称。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求贤之思不绝。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及。

  4.“周公吐哺”用周公的典故,表达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5.“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句为《诗经》成句应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思念贤才,渴望来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来归之后盛情礼遇。

  6.《短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是担忧功业无成,是要珍惜光阴,想趁有生之年招纳贤才,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简)

  7.引用《诗经》成句表达的意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表达对贤才的殷切期待之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表达求贤既得,尽礼娱宾。(简或选)

  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所用的手法及其喻意:用得是比兴手法。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简或选)

  曹丕:《燕歌行》

  1.乐府旧题,原为燕地音乐,后来曲调失传。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作者曹丕。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出自曹丕《燕歌行》。

  3.诗的主要内容:写一个女子深切怀念客居远方的丈夫。其中运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星汉”指银河。

  曹植:《白马篇》

  1.一作《游侠篇》,以首二字名篇,是曹植自己创造的乐府新题。作品以铺叙的手法热情赞美边塞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勇敢机智和忠勇爱国。

  2.《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乐府诗,写于曹丕即位之前。诗中的侠儿形象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赠白马王彪》并序

  1.作品为谁而作,即写作背景:白马王曹彪是曹植的异母弟。黄初四年五月,曹植与曹彪、任城王曹彰同到京师洛阳朝会。曹彰暴死京都。七月,曹植与曹彪返回封地,想同路东归,以叙友情,但监国使者不许,曹植便写此诗以泄悲愤。(简)

  2.“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玄黄”指马病:“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句中的死者是曹彰:“年在桑榆间”指人到老年。

  3.将曹植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提炼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人是王勃。

  4.诗的思想感情:大部分章节抒写兄弟之间的离合之悲和生死之感,但并非全为与曹彪分别而发。诗人感情激愤是自身受朝廷猜忌、压迫的怨愤。透过对谗巧之徒的怒斥,不难体会到诗人对曹丕的怨愤。(简)

  5.结构特点:章与章之间用首尾相接的辘轳体(顶针)形式加以蝉联。(简)

  6.“鸱枭”“豺狼”“苍蝇”句指什么?用了何种方法?(1)鸱枭、豺狼、苍蝇喻弄权的、花言巧语的奸邪小人,谗巧搬弄是非的小人。这些坏人造成了兄弟失和、骨肉疏远。(2)用比兴手法。(简或选)

  《吁嗟篇》

  1.曹植后期诗作,为咏物诗。诗中作者以“转蓬”(随风漂荡的蓬草花)自喻,写因封地屡次迁徙,生活飘泊无定,发抒“宕宕当何依”的感叹和“长去本根逝”的悲哀。如沉痛抒情诗句“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2.分析本篇通篇名为咏物,实为咏怀的比兴手法:通篇运用比兴。(1)“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表达诗人宁愿毁灭,不愿飘飞,沉痛呼号的情感。(2)诗中的“转蓬”系诗人自喻,转蓬飘泊无定的景象正是诗人迁徙不定的生活际遇的写照,转莲的悲辛也正是诗人的痛苦。

  《洛神赋》

  1.洛神相传是宓羲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谓之洛神。本篇写的是以纯洁深挚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神相恋的故事。不同于《湘夫人》(写配偶神之间的约会与期盼)。

  2.《洛神赋》是受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的启发而创作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写人、神恋爱。

  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形象,表达了曹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曹植“君臣不得遇合,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心情。

  诸葛亮:《出师表》

  1.又名《前出师表》,此表为诸葛亮于公元227年驻军汉中准备北伐时所上。

  2.《出师表》与《谏逐客书》属于同一文体,为奏疏。

  3.“营中之事,悉以咨之”的“之”是指向宠。向后主推荐向宠掌管“营中之事”,郭攸之、费祎、董允掌管“宫中之事”。

  4.成语“作奸犯科”“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出师表》。

  5.分析《出师表》第三段陈述心曲真情洋溢的特点:表明个人情志,充满感情色彩。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简略的回顾,突出对刘备的知遇之感和对蜀汉朝廷的忠贞不渝。披肝沥胆,痛切陈说,十分感人。(简)

  6.主要内容,即向后主刘禅提出哪些要求:国家正处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后主应尊贤纳谏,执法公正。远离小人,修明朝政,使文武大臣各尽其职以兴复汉室。(简)

  7.多次提及“先帝”的原因和作用: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切怀念和忠贞感情。这样写也在激励后主,给以帮助,切望他真能继承、光大刘备的遗业。(简)

  李密:《陈情表》为奏疏。

  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伪朝”指蜀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圣朝”指西晋:“死当结草”,“结草”指报恩。

  2.《陈情表》形成的成语有:“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

  3.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语言形象生动。用“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用“急于星火”形容情况紧急;用“狼狈”形容进遇两难;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祖母刘氏生命垂危。(简或选)

  4.分析《陈情表》以情动人,委婉陈辞的特点:(1)开端概括自己坎坷不幸的遭遇。幼年父死母嫁,缺亲少故,自己体弱多病,孤苦零丁,只有与祖母相依为命。(2)然后笔锋一转,叙述在朝廷征召下进退两难的境地,申诉自己矛盾委屈的心理打动人心。(3)接着在陈情的基础上说理表态。以实际情况而言,忠孝可以两全,先尽孝后尽忠,尽孝日短,尽忠日长。合情合理,令人感动。(简)

  《七哀诗》

  1.是乐府歌辞,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关系。

  2.写作的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初平三年。当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抢掠。王粲不得已离开长安往荆州避难,在悲痛的氛围中与亲戚朋友识别。

  3.“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是泛指战乱造成的惨象,与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同为反映时代真实的名句。

  4.写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诗句的诗人是王粲。

  5.分析诗中“母亲弃子”的描写:细致描写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的可悲事例。母爱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感情,慈母弃子,乃是感情的扭曲。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是时代的动乱。战乱不息,生灵涂炭。

  6.《七哀诗》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运用《诗经。曹风。下泉》之典。作者登上霸陵,思念汉文帝时代的太平盛世,体会到《下泉》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明主拯救世乱的愿望。(简或选)

  《登楼赋》

  1.所登之楼或指当阳城楼,或指荆州城楼。从赋中所写地理环境看,应为麦城城楼。

  2.抒发了乡土之思和怀才不遇之感,是魏晋抒情小赋的名作。

  3.《登楼赋》所用的铺叙手法:赋中铺叙登楼所见白天丰饶的原野,傍晚的萧条景象。不枝不蔓,且都适应抒情的需要。前者引出对故乡的怀念,后者强化忧伤情怀。(简)

  4.《登楼赋》典故的含义和作用:(1)昔尼父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孔子在陈绝粮。曰:归欤,归欤,借此表示希望返回故乡。(2)“钟仪幽而楚秦兮,庄舄显而越吟。”钟仪被俘,操琴仍演奏祖国-楚国乐曲:庄舄在楚任职,病中呻吟仍是祖国-越国的方言:表示怀念故乡之情始终不变。(3)孔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侧”:表示徒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徒有修身洁行、怀才立德而不被任用。(简或选)

  5.《登楼赋》表现作者积极用世之志的句子是“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惧匏瓜”,意为徒有才能而不被任用:“畏井渫”:意指修身洁行、怀才立德仍不被任用。

  6.《登楼赋》运用的手法:铺叙、用典、写景、抒情。

  陈琳:陈琳,“建安七子”之一。

  《饮马长城窟行》乐府古题。假借秦朝大征民役筑长城的史事,揭露东汉末年徭役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主要艺术特点是成功地运用对话形式,具有生动活泼的民歌色彩。“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阮籍:《咏怀诗》阮籍五言《咏怀诗》现存八十三首。“咏怀”就是长言抒怀之意。

  《咏怀诗。夜中不能寐》主旨:“忧思独伤心”,表达忧郁悲伤孤独痛苦的情绪。《咏怀诗。驾言发魏都》全篇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为书信休散文,作者嵇康。山巨源:山涛,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后来能坚持隐退而依附司马氏集团。他想荐举嵇康代替自己的职务,嵇康遂写了这封有名的绝交书表示坚决拒绝。嵇康因此被杀。

  左思:《咏史》

  1.作者左思。借史事抒发怀抱是“咏史诗”的新发展。

  2.《咏史》(弱冠弄柔翰)“作赋拟于虚”句指《子虚赋》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3.《咏史》(郁郁涧底松)典故:“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金张”是西汉人,两家子孙凭祖先功业,世代都做过大官。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才能出众。金张与冯公对比,揭露庸才盘据高位,英俊屈居下属。

  4.《咏史》(郁郁涧底松)主旨:“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对西晋门阀制度压抑。埋没人才的愤慨不平。

  5.说明“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喻意:世家大族凭藉出身高贵而窃居高位,阻挡了才士贤者施展抱负的机会。“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门贤士。“山上苗”比喻才拙位高的世族庸才。(简)

  6.全诗全用对比,松与苗、世胄与英俊、金张与冯公。

  刘琨:《重赠卢堪》作者刘琨。这首诗是拘系之中写给他原先的僚属卢谌的。因先前已有赠诗,所以此题作“重赠”,希望卢谌以先贤为榜样,完成救国的使命。

  葛洪:《画工弃市》小说写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以为昭君出塞的原因是画工作祟。

  陶渊明:《归园田居》

  1.共五首,写于辞去彭泽县令归田的次年,为田园诗,是陶渊明的名作,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2.《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主旨:回归田园,脱离仕宦羁绊,官场污浊,摆脱了尘俗杂事,生活悠闲,心情愉快。结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与开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呼应,揭示主旨。

  3.诗中运用的比喻及其含义:(1)“尘网”“樊笼”比喻的含义:尘世(指官场)如罗网;关鸟的笼子(指官场)。表示陶渊明唾弃官场,视官场为害人的罗网、束缚人的樊笼。(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含义:关在笼子里的鸟思恋故林,池中的鱼总是思念原先生活的池塘。以羁鸟、池鱼比喻仕途拘束身心,以旧林、故渊比喻诗人思念的家园。(简)

  4.诗人如何用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光;第二段,描写田园的宁静风光。有近景有远景,既有清静景象,又有充满生气的狗吠鸡鸣,将平平常常的田园风物絮絮道来,一一展现。

  5.《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叙述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决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愿”指归隐躬耕的愿望。“南山”指庐山。

  6.《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富有情趣的优美、表现诗人劳动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饮酒》(结庐在人境)

  1.与“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饮酒》的意旨:乐于隐居田园,在自然风景中领悟到生活的充实和天趣。

  3.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采菊、见山是极平常的动作,但诗人表达了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融为一体的境界。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见”是无意而为,不同于“望”。菊花又是高洁品格的象征,采菊表示人品高洁。(简)

  4.“此中有真意”,“真意”指真趣。一任自然,万物和谐,恬淡宁静。

  《咏荆轲》

  1.诗的类别与风格:咏史诗。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抒发了诗人愤恨强暴者的反抗精神,诗人通过人物的行动描写和环境渲染,塑造了不畏强暴、英勇牺牲、具有侠义精神的荆轲形象。具有豪放风格,属于“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中“壮土”指的是荆轲。

  2.《咏荆轲》赞扬报答知己,置生死于度外,敢于反抗强暴的精神。

  3.《咏荆轲》中的人物有:荆轲、燕丹,高渐离、宋意,豪主指秦始皇。

  4.《咏荆轲》“易水饯行”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渲染激昂悲壮的离别氛围;暗示此行失败的结局。(简)

  5.“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暗示荆轲此去的结局:“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图穷而匕首现。豪主指秦始皇。

  《读山海经》

  1.写诗人居所的恬静幽美,耕作之余饮酒读书的陶然自得,泛览图书的体会和乐趣。《山海经》,记述古代神话传说和海外异物的书。

  2.“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既有拟人写法,又有比兴含意,诗人归田后的欢快心情:“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旨意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相近。

  《归去来兮辞》并序

  1.这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序文叙述了就任彭泽令和弃职归家的原因和经过。辞则叙述归田后的心情和乐趣。归去来兮,即“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本文属抒情小赋。

  2.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陶渊明41岁那年担任彭泽令,在任80多天即辞官归田,从此不再出仕。这篇《归去来兮辞》抒写了诗人厌恶仕途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宁愿归隐躬耕,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怀,反映了他厌恶俗世生活,回返自然的人生观。(简)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的象征意义:(1)云无心出岫,人无心出仕彭泽令。心为形役迷途知返,似鸟倦飞知还。(2)暮色苍茫中,似孤松而品节自在。(简)

  4.文中写道“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菊与松象征着正直高洁的品格。“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语意双关,“无心出岫”的云象征着自己的误落尘网,“倦飞知还”的鸟比喻作者终于归隐。

  5.“请息交以绝游”“悦亲戚之情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如何理解:息交绝游的对象是达官贵人,所以与亲戚、农人来往,谈的都是真情话(与官场的矫情异)、庄稼话(与专言名利异),表现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在。(简)

  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现作者什么情怀:不愿富贵,不慕神仙,秉性而行,徜徉田园之中。

  《五柳先生传》为史传体。五柳先生是虚拟人物,实为作者自况,寄寓了“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清高脱俗的人生态度。

  《桃花源记》

  1.是《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陶渊明提出的理想社会是:没有战乱,没有官府和剥削,人人劳动,丰衣足食。(简)

  2.“不足为外人道也”、渔夫复往“不复得路”、刘子骥欲往“未果”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桃花源的理想社会只是虚构的,并不存在。

  谢灵运:《登池上楼》

  1.谢灵运,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本诗作于永嘉。题中的池是诗人居住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2.此诗除“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二句不作对偶外,其余都是两两相对。

  3.作品中意思完全重复的诗句是“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4.“徇禄反穷海”中的“穷海”指永嘉。

  5.诗中多处用典:“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典故出自《易经。乾卦》:“遁世无闷”表示大德之人避世隐居而无所烦闷:“祁祁伤豳歌”句用《诗经。七月》,表示伤悲之意:“萋萋感楚吟”句用《楚辞。招隐士》,表示伤悲:“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出自《礼记。檀弓》,表示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子长久,难以安心。

  6.“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潜虬”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以“飞鸿”句喻奋进高飞、声名远扬的境界。诗人既不能像潜虬,又不能像飞鸿,进退失据,无奈来到永嘉。(简或选)

  7.分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的妙处:名句被历来传诵,主要是清新自然,亦由诗人久病初起,即目所见,特感新鲜,故有此敏锐的感觉,感受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而无限欣喜。

  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

  1.这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笔记小说,由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凡三卷。

  2.《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

  3.《过江诸人》反映了士族面对现实而形成的不同态度。一种是感伤颓丧,一种是奋发图强。

  4.王徽之是东晋名门贵胄,曾身居显位,又负一时才名。《子猷访戴》描写了他的一个生活片断,表现他的任性放达,是当时名士风度之一。

  鲍照:《拟行路难》其二

  1.杂言诗《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反映的社会现实:门阀统治下,出身低微的才士仕途的失意和坎坷,内心的苦闷。

  2.“弃置罢官去”六句的含义:写弃官闲居的无聊生活。铺叙弃官归家后的家庭日常生活,并非着眼于天伦之乐,而是无可奈何地虚掷光阴、消磨壮志的焦虑。

  3.“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孤”的含义是出身孤寒。

  《代东武吟》拟乐府民歌体,代即“拟”的意思,代言体即代人立言。东武,泰山下的小山名。此诗假托一个汉代老兵的自白,讽谏当时统治者的刻薄寡恩。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本篇为谢脁山水诗名作,谢灵运和谢脁并称“大小谢”。“京邑”指金陵。

  2.开头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融化前人诗句的用意:二句用典分别化用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潘岳《河阳县》“引领望京室”的句子,表达思乡之情。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对此二句赞美道:“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4.诗篇思想感情:离开故乡(京都)的伤感,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亦包含向往朝廷任职,施展抱负的感情。(简或选)

  5.诗篇景物描写特征: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又极其洗练流丽。尤其“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想象奇妙,精警工丽,韵致悠扬,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简或选)

  丘迟:《与陈伯之书》

  1.这是一篇优美的骈体书信。陈伯之,齐末为江州刺史,丘迟奉命给投降北魏的陈伯之写信,劝他反正归来,陈果然率兵八千归梁。

  2.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驾乱飞。”出自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孔稚珪:《北山移文》

  1.属骈文。本文假借山灵之口,讽刺周颙一类假隐士的虚伪情态。北山即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2.《北山移文》是六朝骈文中的优秀之作。与此文体相同的文章还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3.《北山移文》的拟人化手法:“秋桂遣风,春萝罢月”运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表示钟山神灵发布文告,声讨假隐士。也是拟人化手法。

  4.本文意旨:以山灵的口吻讽刺“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的虚伪,揭露某些封建士大夫伪装清高,实则争名逐利的丑恶灵魂。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简)

  5.简述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和景象:第一段先写真隐士,再写“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的假隐士,通过对比揭示假隐士的“何其谬哉”;第二段先写假隐士始至时的“风情张目,霜气横秋”,再写朝廷诏书下达后“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深刻揭露假隐士表里不一的虚伪面目;而后再以假隐士出山后 “绸缪于结课,纷纶于折狱”的繁忙得意与山林的寂寥悲愤作对比,对假隐士进行谴责。(简)

  江淹:《别赋》

  1.江淹的《别赋》《恨赋》都是抒情小赋中的创格。《别赋》并非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而是对人间种种别离作类型化的刻画。

  2.“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江淹的《别赋》。

  吴均:《与宋元思书》

  1. 作者吴均。作品属于山水小品,是一篇骈文,多以四字成句。写富阳至桐庐一段富春江的山水景色,抒发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富春江在今浙江省。

  2.南北朝时,散文领域也出现了山水游记,北朝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多山水小品,以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为代表。

  郦道元:《三峡》

  1.选自《水经注》卷三四《江水注》。作品所写的季节顺序是夏、春、冬、秋。

  2.《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后有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是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到太阳。沿溯:意思是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乘奔御风”中“奔”指马:“清荣峻茂”分指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

  4.本文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如描写三峡春冬之时一段:因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以“绝”状山;以“怪”写柏,写出了景物的神韵。(简或选)

  5.秋天是渔者的活动和悲叹。“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

  6.“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形容三峡秋天的景色:“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三峡山形地势的句子。

  7.《三峡》所写各个季节景物的重点:夏天水势浩大,交通断绝;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山是“清荣峻茂”;秋天突出“高猿长啸”“哀转久绝”。

  庚信:魏晋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

  《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1.写作背景:庚信出使北朝无法返回,在北朝虽有高官厚禄,但内心十分悲痛,念念不忘乡国。《拟咏怀》为羁留北周时所作。

  2.“枯木期填海”典出《山海经》,意谓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海:“青山望断河”典出《水经注》,由青山断河一样不能再重合,不可能实现了。

  3.《拟咏怀》(榆关断音信)如何表达思想感情:以古喻今表现南北断绝的寂寞。“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以闺怨表达故国之思,诗人自比红颜,因思念故国而消瘦,因永远别离而流泪。(简)

  《拟咏怀》(日晚荒城上)通篇用对偶,希望战事平息,自己可回故里。

  《哀江南赋》

  1.骈文,庚信代表作之一,写于晚年,所哀的江南故国是梁。写一个朝代(梁)的盛衰。

  2.主旨:“悲身世”“念王室”,充满危苦之辞和伤悼之意,情致哀婉,凄楚动人。

  3.长于用典,借汉代和亲女子的哀怨表达故国之思,故取《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为题。

  南朝民歌:《西洲曲》

  1.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2.作品的情感内容:这首抒情长诗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无尽相思。

  3.“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用的是顶真、比喻和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4.修辞手法:

  (1)谐音双关:莲谐音怜,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头弄莲子”,爱抚所欢:“莲子青如水”比喻所欢的爱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表示对所欢的珍爱:“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

  (2)顶针:“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5.《西洲曲》如何表现季节更替:用人物形象和物候现象表现。如“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春天:“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夏天;采莲、鸿飞-秋天。(简或选)

  北朝民歌:《木兰诗》

  1.这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归来,立功不受奖。作品充满传奇色彩,是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所用修辞手法是排比:“爷娘闻女来”一段所用修辞手法是复叠。叙事简明的事件是十年征战,得胜而归。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敕勒歌》

  1.敕勒族民歌。敕勒是中国古代北部的少数民族,它的后裔融入今天的维吾尔族。

  2.《敕勒歌》通篇写景,无一情语,语言自然质朴,风格雄壮豪迈。

  3.本诗旨意:赞美草原的辽阔和游牧生活的自在。

  4.民歌表现的生活场景:大草原的开阔景象,草原人民的生活场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简或选)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学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七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本文地址:http://www.sczk.sc.cn/xxbj/2074.html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nav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七

编辑:四川自考网 日期:2018-05-23 阅读:
课程购买

《自考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魏晋南北朝部分

  概况: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史上光辉夺目的一章。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而形成“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曹丕《燕歌行》开创了七言的新体制。

  曹操:

  1.《步出夏门行》乐府旧题。选一、四两章《观苍海》《龟虽寿》。

  2.中国诗史上现存最早的描写山水的佳作是曹操《观苍海》。《观苍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龟虽寿》以喻说理,理趣相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烈士”指胸怀壮志的人。

  《短歌行》

  1.乐府旧题。主要内容:感慨未能早日建功立业,渴望贤才辅佐。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酒的代称。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求贤之思不绝。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及。

  4.“周公吐哺”用周公的典故,表达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5.“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句为《诗经》成句应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思念贤才,渴望来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来归之后盛情礼遇。

  6.《短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是担忧功业无成,是要珍惜光阴,想趁有生之年招纳贤才,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简)

  7.引用《诗经》成句表达的意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表达对贤才的殷切期待之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表达求贤既得,尽礼娱宾。(简或选)

  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所用的手法及其喻意:用得是比兴手法。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简或选)

  曹丕:《燕歌行》

  1.乐府旧题,原为燕地音乐,后来曲调失传。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作者曹丕。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出自曹丕《燕歌行》。

  3.诗的主要内容:写一个女子深切怀念客居远方的丈夫。其中运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星汉”指银河。

  曹植:《白马篇》

  1.一作《游侠篇》,以首二字名篇,是曹植自己创造的乐府新题。作品以铺叙的手法热情赞美边塞游侠儿的武艺高超、勇敢机智和忠勇爱国。

  2.《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乐府诗,写于曹丕即位之前。诗中的侠儿形象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赠白马王彪》并序

  1.作品为谁而作,即写作背景:白马王曹彪是曹植的异母弟。黄初四年五月,曹植与曹彪、任城王曹彰同到京师洛阳朝会。曹彰暴死京都。七月,曹植与曹彪返回封地,想同路东归,以叙友情,但监国使者不许,曹植便写此诗以泄悲愤。(简)

  2.“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玄黄”指马病:“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句中的死者是曹彰:“年在桑榆间”指人到老年。

  3.将曹植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提炼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人是王勃。

  4.诗的思想感情:大部分章节抒写兄弟之间的离合之悲和生死之感,但并非全为与曹彪分别而发。诗人感情激愤是自身受朝廷猜忌、压迫的怨愤。透过对谗巧之徒的怒斥,不难体会到诗人对曹丕的怨愤。(简)

  5.结构特点:章与章之间用首尾相接的辘轳体(顶针)形式加以蝉联。(简)

  6.“鸱枭”“豺狼”“苍蝇”句指什么?用了何种方法?(1)鸱枭、豺狼、苍蝇喻弄权的、花言巧语的奸邪小人,谗巧搬弄是非的小人。这些坏人造成了兄弟失和、骨肉疏远。(2)用比兴手法。(简或选)

  《吁嗟篇》

  1.曹植后期诗作,为咏物诗。诗中作者以“转蓬”(随风漂荡的蓬草花)自喻,写因封地屡次迁徙,生活飘泊无定,发抒“宕宕当何依”的感叹和“长去本根逝”的悲哀。如沉痛抒情诗句“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2.分析本篇通篇名为咏物,实为咏怀的比兴手法:通篇运用比兴。(1)“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表达诗人宁愿毁灭,不愿飘飞,沉痛呼号的情感。(2)诗中的“转蓬”系诗人自喻,转蓬飘泊无定的景象正是诗人迁徙不定的生活际遇的写照,转莲的悲辛也正是诗人的痛苦。

  《洛神赋》

  1.洛神相传是宓羲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谓之洛神。本篇写的是以纯洁深挚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神相恋的故事。不同于《湘夫人》(写配偶神之间的约会与期盼)。

  2.《洛神赋》是受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的启发而创作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写人、神恋爱。

  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形象,表达了曹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曹植“君臣不得遇合,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心情。

  诸葛亮:《出师表》

  1.又名《前出师表》,此表为诸葛亮于公元227年驻军汉中准备北伐时所上。

  2.《出师表》与《谏逐客书》属于同一文体,为奏疏。

  3.“营中之事,悉以咨之”的“之”是指向宠。向后主推荐向宠掌管“营中之事”,郭攸之、费祎、董允掌管“宫中之事”。

  4.成语“作奸犯科”“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出师表》。

  5.分析《出师表》第三段陈述心曲真情洋溢的特点:表明个人情志,充满感情色彩。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简略的回顾,突出对刘备的知遇之感和对蜀汉朝廷的忠贞不渝。披肝沥胆,痛切陈说,十分感人。(简)

  6.主要内容,即向后主刘禅提出哪些要求:国家正处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后主应尊贤纳谏,执法公正。远离小人,修明朝政,使文武大臣各尽其职以兴复汉室。(简)

  7.多次提及“先帝”的原因和作用: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切怀念和忠贞感情。这样写也在激励后主,给以帮助,切望他真能继承、光大刘备的遗业。(简)

  李密:《陈情表》为奏疏。

  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伪朝”指蜀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圣朝”指西晋:“死当结草”,“结草”指报恩。

  2.《陈情表》形成的成语有:“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

  3.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语言形象生动。用“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用“急于星火”形容情况紧急;用“狼狈”形容进遇两难;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祖母刘氏生命垂危。(简或选)

  4.分析《陈情表》以情动人,委婉陈辞的特点:(1)开端概括自己坎坷不幸的遭遇。幼年父死母嫁,缺亲少故,自己体弱多病,孤苦零丁,只有与祖母相依为命。(2)然后笔锋一转,叙述在朝廷征召下进退两难的境地,申诉自己矛盾委屈的心理打动人心。(3)接着在陈情的基础上说理表态。以实际情况而言,忠孝可以两全,先尽孝后尽忠,尽孝日短,尽忠日长。合情合理,令人感动。(简)

  《七哀诗》

  1.是乐府歌辞,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关系。

  2.写作的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初平三年。当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抢掠。王粲不得已离开长安往荆州避难,在悲痛的氛围中与亲戚朋友识别。

  3.“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是泛指战乱造成的惨象,与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同为反映时代真实的名句。

  4.写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诗句的诗人是王粲。

  5.分析诗中“母亲弃子”的描写:细致描写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的可悲事例。母爱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感情,慈母弃子,乃是感情的扭曲。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是时代的动乱。战乱不息,生灵涂炭。

  6.《七哀诗》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运用《诗经。曹风。下泉》之典。作者登上霸陵,思念汉文帝时代的太平盛世,体会到《下泉》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明主拯救世乱的愿望。(简或选)

  《登楼赋》

  1.所登之楼或指当阳城楼,或指荆州城楼。从赋中所写地理环境看,应为麦城城楼。

  2.抒发了乡土之思和怀才不遇之感,是魏晋抒情小赋的名作。

  3.《登楼赋》所用的铺叙手法:赋中铺叙登楼所见白天丰饶的原野,傍晚的萧条景象。不枝不蔓,且都适应抒情的需要。前者引出对故乡的怀念,后者强化忧伤情怀。(简)

  4.《登楼赋》典故的含义和作用:(1)昔尼父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孔子在陈绝粮。曰:归欤,归欤,借此表示希望返回故乡。(2)“钟仪幽而楚秦兮,庄舄显而越吟。”钟仪被俘,操琴仍演奏祖国-楚国乐曲:庄舄在楚任职,病中呻吟仍是祖国-越国的方言:表示怀念故乡之情始终不变。(3)孔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侧”:表示徒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徒有修身洁行、怀才立德而不被任用。(简或选)

  5.《登楼赋》表现作者积极用世之志的句子是“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惧匏瓜”,意为徒有才能而不被任用:“畏井渫”:意指修身洁行、怀才立德仍不被任用。

  6.《登楼赋》运用的手法:铺叙、用典、写景、抒情。

  陈琳:陈琳,“建安七子”之一。

  《饮马长城窟行》乐府古题。假借秦朝大征民役筑长城的史事,揭露东汉末年徭役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主要艺术特点是成功地运用对话形式,具有生动活泼的民歌色彩。“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阮籍:《咏怀诗》阮籍五言《咏怀诗》现存八十三首。“咏怀”就是长言抒怀之意。

  《咏怀诗。夜中不能寐》主旨:“忧思独伤心”,表达忧郁悲伤孤独痛苦的情绪。《咏怀诗。驾言发魏都》全篇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为书信休散文,作者嵇康。山巨源:山涛,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后来能坚持隐退而依附司马氏集团。他想荐举嵇康代替自己的职务,嵇康遂写了这封有名的绝交书表示坚决拒绝。嵇康因此被杀。

  左思:《咏史》

  1.作者左思。借史事抒发怀抱是“咏史诗”的新发展。

  2.《咏史》(弱冠弄柔翰)“作赋拟于虚”句指《子虚赋》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3.《咏史》(郁郁涧底松)典故:“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金张”是西汉人,两家子孙凭祖先功业,世代都做过大官。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才能出众。金张与冯公对比,揭露庸才盘据高位,英俊屈居下属。

  4.《咏史》(郁郁涧底松)主旨:“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对西晋门阀制度压抑。埋没人才的愤慨不平。

  5.说明“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喻意:世家大族凭藉出身高贵而窃居高位,阻挡了才士贤者施展抱负的机会。“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门贤士。“山上苗”比喻才拙位高的世族庸才。(简)

  6.全诗全用对比,松与苗、世胄与英俊、金张与冯公。

  刘琨:《重赠卢堪》作者刘琨。这首诗是拘系之中写给他原先的僚属卢谌的。因先前已有赠诗,所以此题作“重赠”,希望卢谌以先贤为榜样,完成救国的使命。

  葛洪:《画工弃市》小说写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以为昭君出塞的原因是画工作祟。

  陶渊明:《归园田居》

  1.共五首,写于辞去彭泽县令归田的次年,为田园诗,是陶渊明的名作,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2.《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主旨:回归田园,脱离仕宦羁绊,官场污浊,摆脱了尘俗杂事,生活悠闲,心情愉快。结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与开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呼应,揭示主旨。

  3.诗中运用的比喻及其含义:(1)“尘网”“樊笼”比喻的含义:尘世(指官场)如罗网;关鸟的笼子(指官场)。表示陶渊明唾弃官场,视官场为害人的罗网、束缚人的樊笼。(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含义:关在笼子里的鸟思恋故林,池中的鱼总是思念原先生活的池塘。以羁鸟、池鱼比喻仕途拘束身心,以旧林、故渊比喻诗人思念的家园。(简)

  4.诗人如何用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光;第二段,描写田园的宁静风光。有近景有远景,既有清静景象,又有充满生气的狗吠鸡鸣,将平平常常的田园风物絮絮道来,一一展现。

  5.《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叙述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决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愿”指归隐躬耕的愿望。“南山”指庐山。

  6.《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富有情趣的优美、表现诗人劳动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饮酒》(结庐在人境)

  1.与“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饮酒》的意旨:乐于隐居田园,在自然风景中领悟到生活的充实和天趣。

  3.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采菊、见山是极平常的动作,但诗人表达了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融为一体的境界。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见”是无意而为,不同于“望”。菊花又是高洁品格的象征,采菊表示人品高洁。(简)

  4.“此中有真意”,“真意”指真趣。一任自然,万物和谐,恬淡宁静。

  《咏荆轲》

  1.诗的类别与风格:咏史诗。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抒发了诗人愤恨强暴者的反抗精神,诗人通过人物的行动描写和环境渲染,塑造了不畏强暴、英勇牺牲、具有侠义精神的荆轲形象。具有豪放风格,属于“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中“壮土”指的是荆轲。

  2.《咏荆轲》赞扬报答知己,置生死于度外,敢于反抗强暴的精神。

  3.《咏荆轲》中的人物有:荆轲、燕丹,高渐离、宋意,豪主指秦始皇。

  4.《咏荆轲》“易水饯行”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渲染激昂悲壮的离别氛围;暗示此行失败的结局。(简)

  5.“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暗示荆轲此去的结局:“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图穷而匕首现。豪主指秦始皇。

  《读山海经》

  1.写诗人居所的恬静幽美,耕作之余饮酒读书的陶然自得,泛览图书的体会和乐趣。《山海经》,记述古代神话传说和海外异物的书。

  2.“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既有拟人写法,又有比兴含意,诗人归田后的欢快心情:“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旨意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相近。

  《归去来兮辞》并序

  1.这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序文叙述了就任彭泽令和弃职归家的原因和经过。辞则叙述归田后的心情和乐趣。归去来兮,即“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本文属抒情小赋。

  2.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陶渊明41岁那年担任彭泽令,在任80多天即辞官归田,从此不再出仕。这篇《归去来兮辞》抒写了诗人厌恶仕途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宁愿归隐躬耕,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怀,反映了他厌恶俗世生活,回返自然的人生观。(简)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的象征意义:(1)云无心出岫,人无心出仕彭泽令。心为形役迷途知返,似鸟倦飞知还。(2)暮色苍茫中,似孤松而品节自在。(简)

  4.文中写道“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菊与松象征着正直高洁的品格。“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语意双关,“无心出岫”的云象征着自己的误落尘网,“倦飞知还”的鸟比喻作者终于归隐。

  5.“请息交以绝游”“悦亲戚之情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如何理解:息交绝游的对象是达官贵人,所以与亲戚、农人来往,谈的都是真情话(与官场的矫情异)、庄稼话(与专言名利异),表现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在。(简)

  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现作者什么情怀:不愿富贵,不慕神仙,秉性而行,徜徉田园之中。

  《五柳先生传》为史传体。五柳先生是虚拟人物,实为作者自况,寄寓了“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清高脱俗的人生态度。

  《桃花源记》

  1.是《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陶渊明提出的理想社会是:没有战乱,没有官府和剥削,人人劳动,丰衣足食。(简)

  2.“不足为外人道也”、渔夫复往“不复得路”、刘子骥欲往“未果”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桃花源的理想社会只是虚构的,并不存在。

  谢灵运:《登池上楼》

  1.谢灵运,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本诗作于永嘉。题中的池是诗人居住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2.此诗除“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二句不作对偶外,其余都是两两相对。

  3.作品中意思完全重复的诗句是“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4.“徇禄反穷海”中的“穷海”指永嘉。

  5.诗中多处用典:“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典故出自《易经。乾卦》:“遁世无闷”表示大德之人避世隐居而无所烦闷:“祁祁伤豳歌”句用《诗经。七月》,表示伤悲之意:“萋萋感楚吟”句用《楚辞。招隐士》,表示伤悲:“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出自《礼记。檀弓》,表示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子长久,难以安心。

  6.“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潜虬”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以“飞鸿”句喻奋进高飞、声名远扬的境界。诗人既不能像潜虬,又不能像飞鸿,进退失据,无奈来到永嘉。(简或选)

  7.分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的妙处:名句被历来传诵,主要是清新自然,亦由诗人久病初起,即目所见,特感新鲜,故有此敏锐的感觉,感受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而无限欣喜。

  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

  1.这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笔记小说,由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凡三卷。

  2.《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

  3.《过江诸人》反映了士族面对现实而形成的不同态度。一种是感伤颓丧,一种是奋发图强。

  4.王徽之是东晋名门贵胄,曾身居显位,又负一时才名。《子猷访戴》描写了他的一个生活片断,表现他的任性放达,是当时名士风度之一。

  鲍照:《拟行路难》其二

  1.杂言诗《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反映的社会现实:门阀统治下,出身低微的才士仕途的失意和坎坷,内心的苦闷。

  2.“弃置罢官去”六句的含义:写弃官闲居的无聊生活。铺叙弃官归家后的家庭日常生活,并非着眼于天伦之乐,而是无可奈何地虚掷光阴、消磨壮志的焦虑。

  3.“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孤”的含义是出身孤寒。

  《代东武吟》拟乐府民歌体,代即“拟”的意思,代言体即代人立言。东武,泰山下的小山名。此诗假托一个汉代老兵的自白,讽谏当时统治者的刻薄寡恩。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本篇为谢脁山水诗名作,谢灵运和谢脁并称“大小谢”。“京邑”指金陵。

  2.开头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融化前人诗句的用意:二句用典分别化用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潘岳《河阳县》“引领望京室”的句子,表达思乡之情。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对此二句赞美道:“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4.诗篇思想感情:离开故乡(京都)的伤感,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亦包含向往朝廷任职,施展抱负的感情。(简或选)

  5.诗篇景物描写特征: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又极其洗练流丽。尤其“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想象奇妙,精警工丽,韵致悠扬,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简或选)

  丘迟:《与陈伯之书》

  1.这是一篇优美的骈体书信。陈伯之,齐末为江州刺史,丘迟奉命给投降北魏的陈伯之写信,劝他反正归来,陈果然率兵八千归梁。

  2.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驾乱飞。”出自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孔稚珪:《北山移文》

  1.属骈文。本文假借山灵之口,讽刺周颙一类假隐士的虚伪情态。北山即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2.《北山移文》是六朝骈文中的优秀之作。与此文体相同的文章还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3.《北山移文》的拟人化手法:“秋桂遣风,春萝罢月”运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表示钟山神灵发布文告,声讨假隐士。也是拟人化手法。

  4.本文意旨:以山灵的口吻讽刺“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的虚伪,揭露某些封建士大夫伪装清高,实则争名逐利的丑恶灵魂。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简)

  5.简述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和景象:第一段先写真隐士,再写“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的假隐士,通过对比揭示假隐士的“何其谬哉”;第二段先写假隐士始至时的“风情张目,霜气横秋”,再写朝廷诏书下达后“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深刻揭露假隐士表里不一的虚伪面目;而后再以假隐士出山后 “绸缪于结课,纷纶于折狱”的繁忙得意与山林的寂寥悲愤作对比,对假隐士进行谴责。(简)

  江淹:《别赋》

  1.江淹的《别赋》《恨赋》都是抒情小赋中的创格。《别赋》并非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而是对人间种种别离作类型化的刻画。

  2.“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江淹的《别赋》。

  吴均:《与宋元思书》

  1. 作者吴均。作品属于山水小品,是一篇骈文,多以四字成句。写富阳至桐庐一段富春江的山水景色,抒发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富春江在今浙江省。

  2.南北朝时,散文领域也出现了山水游记,北朝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多山水小品,以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为代表。

  郦道元:《三峡》

  1.选自《水经注》卷三四《江水注》。作品所写的季节顺序是夏、春、冬、秋。

  2.《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后有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是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到太阳。沿溯:意思是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乘奔御风”中“奔”指马:“清荣峻茂”分指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

  4.本文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如描写三峡春冬之时一段:因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以“绝”状山;以“怪”写柏,写出了景物的神韵。(简或选)

  5.秋天是渔者的活动和悲叹。“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

  6.“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形容三峡秋天的景色:“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三峡山形地势的句子。

  7.《三峡》所写各个季节景物的重点:夏天水势浩大,交通断绝;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山是“清荣峻茂”;秋天突出“高猿长啸”“哀转久绝”。

  庚信:魏晋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

  《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1.写作背景:庚信出使北朝无法返回,在北朝虽有高官厚禄,但内心十分悲痛,念念不忘乡国。《拟咏怀》为羁留北周时所作。

  2.“枯木期填海”典出《山海经》,意谓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海:“青山望断河”典出《水经注》,由青山断河一样不能再重合,不可能实现了。

  3.《拟咏怀》(榆关断音信)如何表达思想感情:以古喻今表现南北断绝的寂寞。“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以闺怨表达故国之思,诗人自比红颜,因思念故国而消瘦,因永远别离而流泪。(简)

  《拟咏怀》(日晚荒城上)通篇用对偶,希望战事平息,自己可回故里。

  《哀江南赋》

  1.骈文,庚信代表作之一,写于晚年,所哀的江南故国是梁。写一个朝代(梁)的盛衰。

  2.主旨:“悲身世”“念王室”,充满危苦之辞和伤悼之意,情致哀婉,凄楚动人。

  3.长于用典,借汉代和亲女子的哀怨表达故国之思,故取《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为题。

  南朝民歌:《西洲曲》

  1.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2.作品的情感内容:这首抒情长诗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无尽相思。

  3.“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用的是顶真、比喻和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4.修辞手法:

  (1)谐音双关:莲谐音怜,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头弄莲子”,爱抚所欢:“莲子青如水”比喻所欢的爱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表示对所欢的珍爱:“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

  (2)顶针:“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5.《西洲曲》如何表现季节更替:用人物形象和物候现象表现。如“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春天:“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夏天;采莲、鸿飞-秋天。(简或选)

  北朝民歌:《木兰诗》

  1.这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归来,立功不受奖。作品充满传奇色彩,是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所用修辞手法是排比:“爷娘闻女来”一段所用修辞手法是复叠。叙事简明的事件是十年征战,得胜而归。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敕勒歌》

  1.敕勒族民歌。敕勒是中国古代北部的少数民族,它的后裔融入今天的维吾尔族。

  2.《敕勒歌》通篇写景,无一情语,语言自然质朴,风格雄壮豪迈。

  3.本诗旨意:赞美草原的辽阔和游牧生活的自在。

  4.民歌表现的生活场景:大草原的开阔景象,草原人民的生活场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简或选)

微信扫一扫,进群领取资料!

    微信咨询老师
  • (扫码加入[四川自考交流群])
    历年真题、复习资料、备考方案》,马上领取!
最新真题、复习资料、模拟试题 | 一键领取 >>
【四川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