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用型自考 四川自考【课程】【书籍】订购入口

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知识点二

发布日期:2018-05-23 05:45:54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字体:
* 新闻事业
  
  一、新闻事业的定义

  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这个定义有以下含义:

  1. 新闻事业是机构实体及其活动的总称;

  2. 新闻事业中的组织实体是舆论机构;

  3. 新闻事业的基本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

  二、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实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遇,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三、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引导社会舆论。新闻事实的基本特性是:

  1. 与政治上层建筑相比,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是物质手段,对社会公众只有劝服功能,不起强制作用;

  2. 与意识形态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治更近,政治性更强;

  3. 用新闻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报道和评价新近事实来引导社会舆论;

  4. 同其他信息传播相比,新闻传播具有不间断和无边界的时空特征,能以持续连贯的信息流,迅速持久的覆盖所指向的地域。

  四、新闻事业的功能

  1. 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依据:

  1) 报道新闻在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中起着支配作用,其他功能往往要*传播新闻来实现;

  2) 新闻传媒必须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新闻事业的功能虽然是多样性的,但只要是新闻传媒,必须把报道新闻放在第一位;

  3) 其他功能的发挥都有一定的时新性,对新闻宣传起着一定配合作用。

  2. 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3. 倡导科学,介绍知识;这一功能表现在:

  1) 首先表现在对愚昧和迷信的斗争上

  2) 其次是发表科普文章,向社会公众较为系统地介绍最新科学知识。

  3) 第三方面是通过经常性的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介绍大量的科学知识,这是新闻媒价传播知识最主要的方式。

  4. 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我国新闻事业提供娱乐、丰富文化生活的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适应广大城乡青少年以及社会各层面的需求,传送反映时代节奏加快和现代生活情趣的影视作品和电影歌曲,大力普及情调健康的“大众文化”;

  2) 介绍推荐品位较高的高雅文化,提高“大众文化”的品位和高雅文化的普及率;

  3) 报道和传播体育赛事,既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又满足健康的文化消费;

  4) 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繁荣旅游业和旅游文化;

  5) 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生活休闲。

  5. 刊播广告,服务经济这是新闻事业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刊播广告对企业、消费者、以及新闻媒介本身,都十分有益,具体表现是:

  1) 企业要推销产品,必须进行广告宣传,在新闻媒价上做广告,是做为理想的传播手段;

  2) 消费者通过新闻媒介的广告了解产品和商情,是指导消费最为方便的途径;

  3) 新闻传媒的主人收入,是通过刊播广告现时获得的,广告收入是新闻事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保障。

  五、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与社会性的原因及二者的关系

  1. 新闻事业之所以必然带有阶级性:

  1) 根本原因是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一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阶级对立的关系。在经济领域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就是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同时也会拥有新闻资产,成为新闻事业的主人。

  2) 资产阶级新闻学历来否认和回避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闻传媒极力标榜自己在阶级之间的中立和超脱。然而,回避和掩盖总是无济于事的,新闻事业在激烈的阶级对立中难免成为站在一定立场上的政治工具。

  3) 应当承认,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有其特殊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来实现。报道新闻必然会的选择,选择就是倾向和意见,其中包括阶级倾向和政治观点。

  2. 与新闻事实阶级性相对应的,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指的是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其客观依据是:

  1) 新闻传播的一部分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没有阶级性的传播内容除了自然现象外,更主要的是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

  2) 属于某一阶级和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更广泛的认同;

  3) 新闻事业天然具有的中介性,使之不能不如实报道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的不同态势。

  3. 新闻社会性是实现新闻阶级性的必经之路,而出色的传媒,出色的报道,历来都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六、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

  1. 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和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最重要的标志);

  2. 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

  3. 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4. 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5. 实现了传播方式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七、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

  1. 生产社会化程度带来的信息需求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实质是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整合的有机统一,生产过程的细化和整合,必须*更加频繁细密的信息交往来实现。这是新闻传播活动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率的根本动力。

  2. 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市场既是物资交易中心,也是信息交往中心,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对信息沟通依赖性很强。

  为了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劳动,为了获取他人的产品和推销自己的产品,都需要信息交往先行,离了信息交往无法实现。到这时,新闻信息市场信息业已开成,新闻事业的产床就铺设完备了。

  3. 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社会经济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基主要成分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后和发展了的新闻事业具有由所处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决定的社会性质和管理体制。

  4. 技术进步政治民主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件

  技术进步是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随着科技发展节奏的加快,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加速状态。

  政治民主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权利保证,没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就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可能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

  新闻传播本来属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传播主体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胜任普及文化知识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工作;接受主体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形成较强的接受新闻和消化吸收精神文明成果的能力。

  八、新闻事业的发展阶段

  1. 以传媒结构变化划分为:报业阶段、多种媒体共存阶级、多媒体阶段

  2. 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为: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九、舆论的定义及舆论行为的要素

  舆论学的创始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一书中,认为:舆论是公众或许多人对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公开发表出来的意见。

  舆论行为的三个要素:1. 即数量相当多的人;

  2. 舆论客体即被主体评价的时局和事态;

  3. 舆论的形态,即社会公众评价出来的意见。

  十、舆论的特征:时评性、倾向性、群众性、公开性、非决策性

  十一、舆论持续和消退的三个阶段

  1. 获知事态议论纷纷的阶段;

  2. 各种意见交流交锋的过程;

  3. 促成事物转化,特定舆论消退的阶段

  十二、新闻传播媒介对于表达和引导社会舆论具有的明显优势

  1. 通过及时公开地传播新闻事实,迅速形成社会的注意中心和议论中心,也就是为社会设置了舆论话题。

  2. 通过持续不断定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的事实,用客观事实的雄辩力量支持正确的看法和意见。

  3. 刊播不同看法的稿件,适当开展讨论,发表传播者的评论文章,进行思想交流和交锋,使社会公众的认识即舆论进一步深化、并尽力把各种看法统一到正确意见的主流中来。

  4. 及时通报问题的解决的进程。

  * 小知识点

  * 舆论机构——是指调查、表达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机关团体,包括新闻、出版、宣传以及民间调查等社会组织。基中,新闻宣传机构被称为社会舆论中心,它的一切活动都有是为了实现社会舆论的反映和调整。

  * 1926年9月1日,以天津新记公司名义续刊出版的《大公报》,声言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办报方针。

  * 1957年3月,毛泽东在同新闻界代表的谈话中曾说过,他主张报纸“登些琴棋书画之类”。

  * 报纸的优势:质地稳、传量大、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善做深度报道;

  * 电视的优势:动态画面的独特语言,传递视听兼备、声图并茂的信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新闻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的感染力

  * 电台的优势:便捷、经济、声情并茂、普及性强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学习笔记 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知识点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本文地址:http://www.sczk.sc.cn/xxbj/963.html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nav

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知识点二

编辑:四川自考网 日期:2018-05-23 阅读:
课程购买

《自考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 新闻事业
  
  一、新闻事业的定义

  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这个定义有以下含义:

  1. 新闻事业是机构实体及其活动的总称;

  2. 新闻事业中的组织实体是舆论机构;

  3. 新闻事业的基本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

  二、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实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遇,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三、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引导社会舆论。新闻事实的基本特性是:

  1. 与政治上层建筑相比,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是物质手段,对社会公众只有劝服功能,不起强制作用;

  2. 与意识形态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治更近,政治性更强;

  3. 用新闻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报道和评价新近事实来引导社会舆论;

  4. 同其他信息传播相比,新闻传播具有不间断和无边界的时空特征,能以持续连贯的信息流,迅速持久的覆盖所指向的地域。

  四、新闻事业的功能

  1. 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依据:

  1) 报道新闻在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中起着支配作用,其他功能往往要*传播新闻来实现;

  2) 新闻传媒必须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新闻事业的功能虽然是多样性的,但只要是新闻传媒,必须把报道新闻放在第一位;

  3) 其他功能的发挥都有一定的时新性,对新闻宣传起着一定配合作用。

  2. 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3. 倡导科学,介绍知识;这一功能表现在:

  1) 首先表现在对愚昧和迷信的斗争上

  2) 其次是发表科普文章,向社会公众较为系统地介绍最新科学知识。

  3) 第三方面是通过经常性的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介绍大量的科学知识,这是新闻媒价传播知识最主要的方式。

  4. 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我国新闻事业提供娱乐、丰富文化生活的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适应广大城乡青少年以及社会各层面的需求,传送反映时代节奏加快和现代生活情趣的影视作品和电影歌曲,大力普及情调健康的“大众文化”;

  2) 介绍推荐品位较高的高雅文化,提高“大众文化”的品位和高雅文化的普及率;

  3) 报道和传播体育赛事,既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又满足健康的文化消费;

  4) 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繁荣旅游业和旅游文化;

  5) 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生活休闲。

  5. 刊播广告,服务经济这是新闻事业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刊播广告对企业、消费者、以及新闻媒介本身,都十分有益,具体表现是:

  1) 企业要推销产品,必须进行广告宣传,在新闻媒价上做广告,是做为理想的传播手段;

  2) 消费者通过新闻媒介的广告了解产品和商情,是指导消费最为方便的途径;

  3) 新闻传媒的主人收入,是通过刊播广告现时获得的,广告收入是新闻事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保障。

  五、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与社会性的原因及二者的关系

  1. 新闻事业之所以必然带有阶级性:

  1) 根本原因是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一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阶级对立的关系。在经济领域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就是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同时也会拥有新闻资产,成为新闻事业的主人。

  2) 资产阶级新闻学历来否认和回避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闻传媒极力标榜自己在阶级之间的中立和超脱。然而,回避和掩盖总是无济于事的,新闻事业在激烈的阶级对立中难免成为站在一定立场上的政治工具。

  3) 应当承认,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有其特殊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来实现。报道新闻必然会的选择,选择就是倾向和意见,其中包括阶级倾向和政治观点。

  2. 与新闻事实阶级性相对应的,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指的是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其客观依据是:

  1) 新闻传播的一部分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没有阶级性的传播内容除了自然现象外,更主要的是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

  2) 属于某一阶级和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更广泛的认同;

  3) 新闻事业天然具有的中介性,使之不能不如实报道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的不同态势。

  3. 新闻社会性是实现新闻阶级性的必经之路,而出色的传媒,出色的报道,历来都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六、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

  1. 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和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最重要的标志);

  2. 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

  3. 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4. 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5. 实现了传播方式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七、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

  1. 生产社会化程度带来的信息需求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实质是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整合的有机统一,生产过程的细化和整合,必须*更加频繁细密的信息交往来实现。这是新闻传播活动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率的根本动力。

  2. 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市场既是物资交易中心,也是信息交往中心,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对信息沟通依赖性很强。

  为了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劳动,为了获取他人的产品和推销自己的产品,都需要信息交往先行,离了信息交往无法实现。到这时,新闻信息市场信息业已开成,新闻事业的产床就铺设完备了。

  3. 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社会经济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基主要成分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后和发展了的新闻事业具有由所处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决定的社会性质和管理体制。

  4. 技术进步政治民主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件

  技术进步是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随着科技发展节奏的加快,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加速状态。

  政治民主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权利保证,没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就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可能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

  新闻传播本来属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传播主体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胜任普及文化知识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工作;接受主体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形成较强的接受新闻和消化吸收精神文明成果的能力。

  八、新闻事业的发展阶段

  1. 以传媒结构变化划分为:报业阶段、多种媒体共存阶级、多媒体阶段

  2. 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为: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九、舆论的定义及舆论行为的要素

  舆论学的创始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一书中,认为:舆论是公众或许多人对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公开发表出来的意见。

  舆论行为的三个要素:1. 即数量相当多的人;

  2. 舆论客体即被主体评价的时局和事态;

  3. 舆论的形态,即社会公众评价出来的意见。

  十、舆论的特征:时评性、倾向性、群众性、公开性、非决策性

  十一、舆论持续和消退的三个阶段

  1. 获知事态议论纷纷的阶段;

  2. 各种意见交流交锋的过程;

  3. 促成事物转化,特定舆论消退的阶段

  十二、新闻传播媒介对于表达和引导社会舆论具有的明显优势

  1. 通过及时公开地传播新闻事实,迅速形成社会的注意中心和议论中心,也就是为社会设置了舆论话题。

  2. 通过持续不断定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的事实,用客观事实的雄辩力量支持正确的看法和意见。

  3. 刊播不同看法的稿件,适当开展讨论,发表传播者的评论文章,进行思想交流和交锋,使社会公众的认识即舆论进一步深化、并尽力把各种看法统一到正确意见的主流中来。

  4. 及时通报问题的解决的进程。

  * 小知识点

  * 舆论机构——是指调查、表达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机关团体,包括新闻、出版、宣传以及民间调查等社会组织。基中,新闻宣传机构被称为社会舆论中心,它的一切活动都有是为了实现社会舆论的反映和调整。

  * 1926年9月1日,以天津新记公司名义续刊出版的《大公报》,声言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办报方针。

  * 1957年3月,毛泽东在同新闻界代表的谈话中曾说过,他主张报纸“登些琴棋书画之类”。

  * 报纸的优势:质地稳、传量大、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善做深度报道;

  * 电视的优势:动态画面的独特语言,传递视听兼备、声图并茂的信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新闻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的感染力

  * 电台的优势:便捷、经济、声情并茂、普及性强

微信扫一扫,进群领取资料!

    微信咨询老师
  • (扫码加入[四川自考交流群])
    历年真题、复习资料、备考方案》,马上领取!
最新真题、复习资料、模拟试题 | 一键领取 >>
【四川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