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需技工 凸显国内教育体系的失衡
万元月薪招不到高级技工
“蓝领”技工缺口越来越大
有消息称,因为长期招不到合适的技工,浙江一家企业不得不开出相当于高层管理者的大价钱,但最终“救火”的人选还是从国外请来的。
这不过是国内“技工荒”浪潮中的一个缩影。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出过万元月薪都招不到高级技工。不久前,为找到一名称心如意的汽车维修工,杭州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开出了月薪上万的优厚条件,但前来应聘且符合条件的却寥寥无几。倒是有几个刚毕业的本科生被吸引过来,但由于他们不懂修车,最后还是悻悻离去。
即使普通技能岗位,在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也有很大缺口。据四川省劳动保障厅技工教育管理处处长葛国兴介绍,像电工、钳工、车工、焊接、制冷工等技术工人,在上世纪70年代末四川也就几千人,如今缺口已经达到40万人,其中数控技术工的缺口超过10万人。
据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查,上海平均每位高级技工有7.33个岗位可供选择,普通技工月薪3000元—6000元,高级技工月薪则达一两万元。据了解,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比例为20%—40%,而我国还不到4%,缺口上千万人。
■技工缺失凸显教育体系失衡
技校经费紧缺、师资匮乏、生源流失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诚认为,技工短缺的深层原因是中国教育结构的失衡。目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突出的问题是中等职教的发展大大慢于普通高中的发展,职、普比差距太大。
与普教相比,政府财政对职业教育支持明显不足。2004年,中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12.7亿元,虽然比1994年增长了1.6倍,但远低于教育总经费的增长速度,所占比重也大大下降。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数字,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总教育经费的比例从1994年的13.4%下降到2004年的7.1%。
“现在的技校设施极为落后,与市场需求无法接轨。”北京市一家知名电子类技校负责人抱怨说,政府重视不够、财政拨款不足,技校仅能维持生存,无暇顾及设施陈旧、教材过时等问题,无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蓝领”技工。他说,学校共有2000多名学生,主管部门每年给技校的财政拨款只有1000多万元,这些款项仅能勉强维持学校日常开支。
“技校师资严重匮乏,生源也流失严重。”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校长刘世康在走访了四川、四川、云南等地后,对技校的现状表示忧虑。“我在四川看到,有的技校里甚至已经没有懂技术的教师了!学生交钱学不到东西,最后就拿到一张没有用的证书。老百姓对技校很失望。”
■职业院校开始向市场化转身
“校企合作”成为新的职教模式
在现有体制下,一些职业院校开始向市场化转身,“校企合作”的模式成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方向。这些学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并依赖市场生存。
据了解,江西全省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均已采用“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为企业定制专门领域的“蓝领”技工。如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了军人上岗班、等级工人班等。他们与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共同搭建了职工终身培养体系,并与沿海地区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江西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开始尝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更多实践型人才。副院长袁讯青说,高校培养“蓝领”技工的优势很明显,所聘请的教师可以不拘一格,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如果你获得八级钳工证书却只有初中文化,我们照样请你上讲台。”他说,有技能、适应能力强的实践型人才更受企业欢迎。
南昌理工学院副院长周文波则认为,中国“蓝领”教育要学习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相对完善的职教体系。学校应实行“按需培养”的终身教育方式,想学一技之长者随时可以到大学深造。比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根据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重新开发、设计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自考就业 中国急需技工 凸显国内教育体系的失衡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