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自考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章节知识点二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1、 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问题:原因、结构和结果;
2、 国际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
3、 重商主义盛行于15-17世纪,代表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是斯塔福德和孟克列钦,早期又叫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晚期也叫贸易差额论;
4、 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
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 |
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或重工主义) |
1)极力主张对外贸易多卖少买,最好不买的原则来积累货币,强调每笔交易都有盈余; |
1)强调保持宏观的贸易顺差,目的是为了保证货币的输出能够带来更多的货币回流; |
2)防止金属货币外流,严禁金银输出; |
2)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不再强调把金银禁锢在一国国内; |
5、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1)西方经济学界对国际贸易最早的理论说明;2)反应了商业资产阶级对积累原始资本的渴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3)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片面的;4)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而不是双赢;5)着重从贸易利益角度分析贸易问题,很少阐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6、 绝对成本论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代表作是《国富论》;
如果产量一定的情况下,所花的劳动投入越少,成本越低;在投入一定情况下,产量越高,成本越低;
产品 |
英国 所需劳动人数 |
葡萄牙 所需劳动人数 |
酒 |
120 |
80 |
毛呢 |
70 |
110 |
根据以上图表,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
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每个国家都有其生产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这种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成本就绝对低,然后彼此交换,双方都能获得绝对利益;
绝对成本论的评价:1)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2)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双方都获利,实现双赢,不是零和游戏;3)双方取得的利益是在劳动量不变情况下的商品的增加,而不是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货币金银的积累;4)只说明了在某种产品上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5)该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只考虑劳动这个单一要素,没有考虑其他原因;
7、 比较成本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优势或者比较成本;
产品 |
英国 所需劳动人数 |
葡萄牙 所需劳动人数 |
酒 |
120 |
80 |
毛呢 |
100 |
90 |
根据以上表格,英国在酒和毛呢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酒和毛呢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英国在毛呢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那么绝对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为其比较优势产品;反之,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那么优势更大的产品为其比较优势产品,也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本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相交换,两国都会增进福利;
对比较成本论的评价:1)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基础上对国际贸易理论做出的重大发展;2)它使国际贸易的研究彻底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指明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向;3)它是自由贸易理论更有力的武器,成为自由贸易贸易理论的核心;4)在该理论的影响下,谷物法被废除了;5)他没能把价值规律科学地引入国际贸易之中;6)只是提供了国际分工一个方面的依据,事实上,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不是唯一因素;7)对贸易利益分配问题没有给出定论;8)仅从生产成本角度进行论述,没有考虑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9)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方法;
8、 相互需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约翰.穆勒,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三个要点:1)两国进行贸易时,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2)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3)只有两国相互需求相等,满足国际需求方程式时,国际交换比例才能保持稳定。
9、 马歇尔继承了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供曲线---相互需求曲线;它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10、要素禀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克歇尔和俄林,代表作是《地域和国际国际贸易》;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也称为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广义的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11、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价格的绝对差→→成本的绝对差→→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供求比例不同;
12、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一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进行的商品;
1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对要素禀赋理论(H-O定理)的扩展和延伸,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进行了论证,所以又叫H-O-S定理,他指出: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趋于相等,而且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相等,也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等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
14、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1)比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深入更全面;2)它是从供给方面探讨一国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3)它用多种生产要素理论代替了单一要素理论;4)它把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深入到了收入分配领域;5)但是它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6)它只能解释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模式,即工业化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贸易,却不能解释要素禀赋相似需求格局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
15、里昂惕夫本着对H-O定理进行验证的目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恰好与要素禀赋理论相反,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之谜;
16、技术差距理论提出者是波斯纳和哈夫鲍尔,他解释了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是造成技术产品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技术先进国与技术落后国之间的贸易模式;技术差距的衡量一般用模仿时滞来表示;
1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弗农提出,基本结论: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比较优势呈现一个动态转移的过程,贸易格局和投资格局也跟着发生变化,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生产其在产品生命周期一定阶段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进行交换而获得利益;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创新、成熟和标准化阶段;
18、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最核心的内容:两个国家收入水平越相似,需求结构越接近,两国之间的贸易可能性和贸易量就越大;
19、产业内贸易: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该种同类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前三位数字相同,即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征: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内容不同;2)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3)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4)产品必须满足在消费上可以相互替代,在生产中需要相近的生产要素的投入;5)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其重要基础,规模经济是其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是其重要制约因素;
20、水平性产业内贸易理论包括:1)新张伯伦模型---克鲁格曼;2)新霍特林模型—兰卡斯特;3)寡头垄断模型—布兰德和克鲁格曼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模型包括:1)法尔维—基尔奇考斯基模型;2)莎科特—萨顿模型(研发支出不同造成产品质量差异);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经济类 2020年四川自考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章节知识点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