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用型自考 四川自考【课程】【书籍】订购入口

2018年四川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汇总

发布日期:2019-07-14 12:45:41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字体: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 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 一药多源(贯众 6科35种);

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

e. 人为制假(广藿香)

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辛)

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

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书名

成书年代

作者

主要特征

载药种类

《诗经》

     

植物药约50种

《山海经》

     

百余种

《神农本草经》

东汉末年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

365种,上、中、下三品排列

《新修本草》

李勣、苏敬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850种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唐慎微

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1746种

《神农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排列,始载火试法和对光透视法。

730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自立分类系统,按来源的自然属性分类,自然分类的先驱

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9幅

《本草品汇精要》

刘文泰

以苗、形、色、味、嗅记载性状特征

1815种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清代新增药物最多的本草 。冬虫夏草、西洋参等

 

《植物名实图考》

吴其濬

考证原植物和鉴定研究的重要典籍,附图最精确

1714种


第三章 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

人参: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山参),园参为:吉林、黑龙江、辽宁。

三七:广西田阳(田七)、云南文山。三七的支根为筋条,根茎为剪口,余下主根为头子。

金银花:河南密县(密银花)、山东。

广藿香:广东省广州市的石牌

3.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4.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浙元胡、浙白术、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

5.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6.四大藏药:冬虫夏草、炉贝母、雪莲花、西红花。

第四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传统采收原则:

根和根茎类:秋冬季地上部分将枯萎或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倒苗较早的夏末采收(半夏、太子参)。

茎木类:茎藤多秋冬采―首乌藤、忍冬藤;木类全年采―苏木,降香,沉香(心材)

皮类:春末夏初,皮部和木部易分开;少数秋冬,肉桂

花类:花蕾期―金银花、槐花;初花期―洋金花; 盛花期―菊花、西红花

果实种子类:成熟时—五味子;幼果期―枳实;未成熟―枳壳;成熟经霜―山茱萸。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全草:茎叶茂盛时采收或开花期采收—薄荷;幼苗期―绵茵陈.

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根据不同特性确定采收期。

动物药类:根据物种、生活习性或活动规律选择适宜方法。如诱捕、网捕、活体收集等。

矿物药类:无季节限制,全年采挖,多与矿藏采掘相结合。

2.现代采收原则:确定适宜采收期的三要素: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的产量;毒性成分的含量

3有效成分含量为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最高期,为适宜的采收期。(理想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为适宜的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总含量最低时,为适宜采收期。

4.中药加工的意义:促使干燥,保证质量,符合规格等级,便于包装贮运

加工的要求:形体完整、色泽好、香气浓、安全水分、有效物质保留多

注:药材的干燥加工,温度一般控制在50-60℃。

5. 药材加工通则:

根及根茎类:除去地上茎叶、泥土和毛须,干燥;先刮皮或撞皮,桔梗、黄芩;质坚硬或粗者趁鲜切片,葛根;富含黏液质或淀粉者烫或蒸,天麻

皮类:切段干燥。加工成卷筒状,如厚朴;刮去栓皮干燥,黄柏。

叶及全草:通风处阴干;或捆扎后干燥(油、色)。

花类:晒干、烘干或阴干(时间、温度,完整与色泽)

果实类:直接干燥,如乌梅;切后干燥,如枳实;沸水微烫后干燥,木瓜。

种子类:果实干燥后取出或直接取种子干燥;直接储存干燥果实,用时取出,砂仁。

6.常用加工方法: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

7.发汗: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8.不能洗的:质地疏松或黏性大的软性药材,水洗不宜长,否则不利切制(瓜蒌皮);种子类药材含有多量的黏液质,下水即成团,不易散开,故不能水洗(葶苈子、车前子);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薄荷、细辛)

9.中药贮藏中发生的变质现象及如何防治:

虫蛀:害虫侵入药材内部形成蛀洞或蛀粉的现象。防治:冷藏、高温(曝晒、烘烤、热蒸)、远红外、化学杀虫或气调养护

生霉:指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防治:水分控制(安全水分);温度控制(低温);氧气控制(密封)。

走油:又称“泛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变化。防治:低温、低湿和密封。

变色:药材储存不当,色泽发生变化的现象。药材具有固定的色泽,色泽是药材品质的标志之一。原因:成分氧化、加工温度高、久贮。防治:干燥、冷藏、避光。

其他:自燃、挥发、自然分解、风化等。

10.采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中药的质量取决于有效物质的含量,与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密切相关。

第五章 中药的鉴定

1.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和省级药品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第一部 收载中药材和成方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包括:中药材部颁标准,中成药部颁标准,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3.地方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包括: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标准

4.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特点:a. 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b. 中药标准整体水平全面提升;c. 现代分析技术广泛应用;d. 物种与资源保护

5.中药鉴定一般程序:样品登记;取样:核对标签、检查样品、取样具代表性、样品处理(四分法)、取样量=鉴定用量+留样量;鉴定;书写检验报告。

6.中药鉴定的方法:基原(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简称“五大鉴定法”。

7.来源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三步法:观察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

8.三步法:观察植物形态:仔细观察检品的全部特征。不完整检品,应进行产地调查、采集标本,对照鉴定。核对文献:根据观察的特征以及检品产地、别名、功效等线索,首先核对植物分类学专著;其次核对中药品种专著;第三核对原始文献,帮助正确鉴定。或直接查阅《中国药典》等。核对标本:将结果与标本馆中已确定学名的标本核对。

9.性状鉴定法:是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鉴别药材外观性状的方法。又称经验鉴别法。包括10个方面:形态、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10.性状鉴别:1.形状 指干燥中药的外观形态。术语: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苦杏仁“心脏形”。2.大小 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厚度。3.色泽 指在日光下观察的药材颜色或光泽。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颜色时,以后一种色调为主。4.表面特征 指药材表面固有的特征。术语:防风“蚯蚓头”、黄连“过桥”、乌梢蛇“剑脊”。党参 根头部具狮子盘头、根头下横环纹。5.质地 指折试或触摸药材所感知的属性。质地与生境、组织结构和加工方法密切相关。术语:防风质“松泡”、甘草质坚“粉性”、当归油润、桑白皮“纤维性”、石斛“粘性”。

6.断面特征 包括折断面和横切面特征。折断面:指折断药材时观察到的现象及折断面特征。横切面:指平整切面。术语:茅苍术“朱砂点”、厚朴“亮银星”、桔梗“金井玉栏”、黄芪“菊花心”、大黄“星点”、僵蚕“丝腺环”“胶口镜面”。 7.气 用鼻子嗅到的特征。8.味 用口尝到的特征。舌尖-甜,舌根-苦,舌两前侧-酸,舌两后侧-咸。9.水试 指某些药材在水中产生特殊变化或现象的特征。红花水浸水成金黄色,花色不褪;熊胆仁于水,溶解而盘旋,有黄线下垂至杯底而不扩散;苏木投热水中,呈鲜艳桃红色透明溶液。10.火试 指某些药材火烧发生特殊现象的特征。还有:磁石召铁、琥珀拾芥、牛黄挂甲等。

11.显微鉴定法:利用显微技术,具备植物(动物)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观察与显微描绘的技能,掌握显微制片的基本技术。包括:组织鉴定、粉末鉴定。

12.显微鉴定法:制片方法:a横、纵切片法:组织结构;b解离组织法:单个细胞形态;c表面制片法:表皮细胞、花粉粒;表皮撕离和整体封藏;d粉末制片法:细胞碎片、内含物。粉末药材及中成药;e矿物药磨片法。

13.常用封藏剂:木化细胞壁:浓盐酸+间苯三酚——红色。

纤维素细胞壁:氯化锌碘液——蓝或紫色。淀粉粒:碘试液——蓝色。

糊粉粒:硝酸汞试液——砖红色。

栓化、角质化细胞壁,脂肪油、挥发油、树脂等:苏丹Ⅲ——红色。

菊糖:a-萘酚+浓硫酸——溶解,紫色。草酸钙:20%硫酸液——溶解,生成硫酸钙针晶。

碳酸钙:稀盐酸——溶解产生气泡。硅质块:氢氟酸——溶解,其他酸不溶解。

粘液质,树胶:钌红试液——红色 。

14.显微鉴定方法:a组织鉴定法 适于完整药材。鉴别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的样品。

b粉末鉴定法 适于粉末状或破碎药材、含粉末的中成药。鉴别具有不同细胞、内含物或组织碎片的样品。c显微定量常数测定 适于叶类中药,如栅表比、气孔指数等。可以鉴别同属不同种的样品。d显微化学鉴定法 适宜于含某种化学成分能与特定试剂产生特殊反应的药材。显微化学反应:切片或粉末,加试剂后的显色。黄连;显微定位:确定化学成分存在的部位。柴胡。e显微定量法 对一定重量单味药粉末中某些显微特征进行数量分析,或测定中成药中某方药某个显微特征百分含量的一种鉴定方法。常用方法:定重量法、定面积法、比率计数法。

15.显微鉴别的描述:

组织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中柱鞘、维管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射线) 与髓。

数据处理原则:<10mm带小数;>10mm为整数;200mm以上的个位为0

粉末特征:依据先多数后少数,先特殊后一般,先感观后测试3条原则。

16.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中某些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物理、化学或仪器分析的手段来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的方法。

17.理化鉴定的方法和原理:

a. 物理常数测定:包括相对密度、硬度、熔点、凝点、折光率、旋光度、黏稠度、沸点、膨胀度等。主要用于挥发油、油质类、树脂类、液体类、加工类、矿物类、制剂类等中药的真伪和纯度的鉴定。

b. 微量升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升华的性质,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升华物的形状、颜色或加某些化学试剂观察其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的特征。

c. 化学定性鉴别:利用所含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特定试剂作用,产生不同颜色或沉淀的反应。方法:试管法或纸片法,直接在药材表面、切片或粉末上进行。

d. 化学定量分析:对中药中具有中医临床疗效的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部位进行含量测定,来控制中药的质量。方法:包括经典分析法(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e. 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日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定。淡水珍珠——黄绿色荧光;海水珍珠——蓝紫色荧光。

f. 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常用波长:紫外光区:200~400nm;可见光区:400~850nm;红外光区:2.5~15mm;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 色谱鉴定法:又称为层析法。是利用物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而被分离。根据色谱分离原理,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空间排阻色谱。常用色谱鉴定法:◆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蛋白电泳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 其他理化鉴定方法:

质谱鉴定法:是按照带电粒子的质量对电荷的比值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图谱。主要用于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核磁共振谱法:被认为是中药指纹鉴别最有前途的方法

色谱-光谱联用分析法:用于成分、组分分离或含量测定

X射线衍射分析法:用于矿物类、粉末类药材的分析、鉴定。

聚类分析法: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将中药的多种鉴别特征的主因子通过数学变换和数量化,进行计算分析,或建立不同的动态聚类图,来研究中药信息鉴定模式。

热分析法:用热分析仪测量某些物质及其反应产物在程序控温条件下,其物理性能的变化参数或热图谱来鉴别中药。

18. 生物鉴定法包括:免疫鉴定法、细胞生物学鉴定法、生物效价测定法、DNA遗传标记鉴定法、mRNA差异显示鉴定法。

19.中药的常规检测:包括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等

20.水分测定:a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b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包括:1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2气相色谱法 适用于水分的极少的中药;3红外线干燥法 中成药生产过程用,简便。

灰分测定:a总灰分:中药经粉碎、加热、高温炽灼至灰化而残留的灰分,包括生理灰分和外来杂质。b酸不溶性灰分:将总灰分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

浸出物测定:适用于有效成分尚不清楚或有效成分尚无精确定量方法中药的质量评价。根据主要成分的溶解性质确定溶剂。溶剂: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乙醚。测定方法:冷浸法、热浸法

挥发油含量测定:利用挥发油能与水蒸气同时蒸馏的性质,在特制的挥发油测定器中测定其含量。

21.中药的安全性检测项目:有害物质检查、重金属检查、药品微生物限量检验、热源检查、毒性试验、刺激试验、过敏试验、对红细胞影响试验。

22.有害物质检测方法:黄曲霉毒素检测、农药残留量检测、重金属检查、砷盐检查、氯化物的检查等。

23.中药指纹图谱:

含义:是指某种或某产地的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类或数类化学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

特点:a通过图谱的特征性有效地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b通过图谱主要特征峰的面积或比例,有效地控制样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研究内容:名称:

来源:原动植物、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方法等。

供试品的制备:根据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选择适宜的制备方法。

参照物的制备:选择适宜的对照品或内标物作为参照物。

检测方法:根据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

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以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为依据建立指纹图谱。技术参数包括:共有峰的标定,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非共有峰面积(<10%)等。
 

第六章 中药的质量标准

1.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

中成药质量标准:品名、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

2.分析方法的验证:

准确度:回收率(%) 包括测定方法和数据要求

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和数据要求(标准偏差)

专属性:包括鉴别试验、含量测定和限量检查,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出被检成分。

检测限:被测物质能被检出的最低量,直观法、信噪比法、数据要求。

定量限:被测成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线性: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浓度呈正比关系

范围: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耐用性: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使,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第7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1. 根类中药:是以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中药。特点:无节、节间之分,无叶和芽痕,少数有不定芽。

性状鉴别:

形状:

双子叶

直根系,主根明显,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短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状;根的顶端常带有短缩的根茎(芦头)或茎基;少数为细长根,集生根茎上

单子叶

须根系,或末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

表面特征:

双子叶

较粗糙,有栓皮、皱缩纹理、支根痕或皮孔

单子叶

表面较光滑,无栓皮、皮孔

横(折)断面:

 

双子叶

单子叶

放射状结构(次生构造)

有,明显

无(初生构造)

栓皮(木栓层)

无,少数仅有薄的栓化组织

环纹

形成层(次生结构)

内皮层(初生构造)

中柱(木部)

木部大

中柱小

一般无,次生构造不发达类型有

有,明显

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正常构造:次生构造

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皮层:狭窄或栓内层发达成次生皮层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包括:次韧、初韧、形成层、初木、次木

髓:常无髓。

●不发达类型

表面:常无周皮。表皮——龙胆;后生表皮:外皮层细胞——细辛;后生皮层: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乌头

皮层:较发达,内皮层常明显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初生木质部不分化到中央

●异常构造:次生构造

具多环性同心维管束:中央正常维管束外方出现若干轮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怀牛膝、商陆)。

韧皮部异常维管束(附加维管柱):在木栓层内方和韧皮部外侧产生的异常构造(何首乌)。

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茄科华山参、沉香)。

注:内生韧皮部:就是位于木质部里端的韧皮部。

单子叶植物根:●具初生构造

表皮细胞或根被

皮层宽,内皮层明显。

辐射型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

髓明显

2.根茎类中药:系指地下茎或带有少量根部的地下茎中药。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和鳞茎。特点:有节和节间;节上有叶痕、芽或芽痕、退化鳞片或膜质叶;侧面或下面有不定根或根痕;顶端或上面残留茎基或茎痕。

性状鉴别:

形状:

根状茎

圆柱形、长圆柱形或圆锥形

块茎

长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

球茎

球形或扁球形

鳞茎

类圆形顶端略尖,鳞片扁平皿块,一面凹,一面凸

蕨类植物根茎

扁平条状、圆锥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形等

表面特征:

双子叶植物

节、节间明显或不甚明显

单子叶植物

节、节间明显

蕨类植物

残留叶柄残基,被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

横断面:

双子叶植物

具栓皮;形成层环纹;维管束环列,具放射状结构;中央有髓

单子叶植物

无栓皮或有薄栓化组织;内皮层环纹;维管束小点散于环内外,无放射状结构;无髓

蕨类植物

无栓皮。中柱散布于基本组织中

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茎:●正常次生构造

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少数表皮或后生表皮。

皮层:初生或次生皮层;根迹维管束,内皮层不明显

无限外韧型维管束:环列,少双韧型,射线宽窄不一;韧皮部外方常有厚壁组织断续环列

髓。

●异常构造

髓部具异常维管束:韧皮部与木质部倒置,形成层成环,射线放射状(大黄)

具内生韧皮部:位于木质部里端的韧皮部。与木质部里端密切接触,构成正常的双韧型维管束,在髓部周围形成各个分离的韧皮部束(茄科、葫芦科)。

单子叶植物根茎:●初生构造

表皮:或后生表皮, 或薄的栓化组织。

皮层: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或否

有限型维管束:散于中柱内,外韧型或周木型

髓:不明显

蕨类植物根茎:●初生构造

共性:表皮细胞:下皮厚壁细胞;基本组织;中柱散于其中:木质部管胞,韧皮部筛胞

中柱类型:网状中柱:数个周韧型维管束(分体中柱)断续成环,每1个维管束为1个原生中柱状。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圆筒状,内外方各有1圈韧皮部、中柱鞘和内皮层。原生中柱:

木质部在中心向外依次为韧皮部、中柱鞘、内皮层。

3.根及根茎类粉末鉴别要点:

厚壁细胞:纤维、晶鞘纤维,石细胞、厚壁细胞

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道)、乳管a根:皮层、韧皮部;b根茎:皮层、韧皮部、髓、射线

保护组织:木栓、表皮细胞、根被、鳞片。

其他:导管、管胞

细胞内含物:a淀粉粒:多、较大b菊糖—菊科、桔梗科;c草酸钙结晶—双子叶 多簇晶、方晶、砂晶、小针晶;d单子叶 针晶束含于黏液细胞中,柱晶等。

4.学的药:绵马贯众、细辛、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川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川芎、柴胡、北沙参、龙胆、丹参、黄芩、地黄、桔梗、党参、木香、白术、苍术、半夏、石菖蒲、百部、川贝母、浙贝母、麦冬。

 

第八章 茎木类中药

1.茎木类药材:包括木本植物的茎或木材,或少数草本植物茎藤。茎类中药:茎藤、茎枝、茎刺、茎髓。木类中药:茎形成层以内部分。边材、心材

2.显微鉴别:

双子叶木本茎:●正常次生构造

周皮或表皮:老茎周皮,嫩茎表皮。

皮层:有或无。

无限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厚壁组织,形成层,木质部导管较密,射线狭窄。

髓:薄壁细胞,环髓厚壁组织。

●异常构造

韧皮部和木质部成层状偏心性排列成数轮,如鸡血藤。

茎髓部异常维管束,如海风藤(似大黄);

具内生韧皮部,如络石藤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正常次生构造

表皮:有时分化出薄的木栓层。厚角组织

皮层:有时具内皮层,或韧皮部外方具数列薄壁细胞。靠外方的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绿皮层)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环列,射线较宽。

单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

表皮:一列细胞,角质层

皮层:与中柱界限不清楚

维管束:有限外韧型,散列于基本组织中

髓:不明显

3.木类药材:通常要取三切面(沉香),即:a横向切面:沿与长轴垂直方向;b切向纵切面:沿切线方向;c径向纵切面:沿直径方向。

木射线:横切面 射线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状排列,示宽度和长度。切向切面 射线呈纺锤形排列,示射线宽度和高度。径向切面 射线呈横带状排列,示射线高度和长度。

4.特别注意:导管;木纤维:纤维管胞,韧型纤维,分隔纤维;木薄壁细胞。管胞(裸子植物)的具缘纹孔包括纹孔缘、纹孔口、纹孔塞3部分。

5.粉末:茎类药材:木纤维、导管、木薄壁细胞、石细胞、草酸钙结晶、木栓细胞,淀粉粒小。木类药材:木纤维(韧型纤维、纤维管胞、分隔纤维)、导管或管胞、射线细胞、各种晶体、厚壁细胞、分泌组织,淀粉粒小。

6.学的药:大血藤、川木通、木通、鸡血藤、沉香、钩藤、石斛。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医学类 2018年四川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汇总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本文地址:http://www.sczk.sc.cn/zl_lkl994/20266.html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nav

2018年四川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汇总

编辑:四川自考网 日期:2019-07-14 阅读:
课程购买

《自考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 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 一药多源(贯众 6科35种);

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

e. 人为制假(广藿香)

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辛)

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

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书名

成书年代

作者

主要特征

载药种类

《诗经》

     

植物药约50种

《山海经》

     

百余种

《神农本草经》

东汉末年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

365种,上、中、下三品排列

《新修本草》

李勣、苏敬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850种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唐慎微

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1746种

《神农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排列,始载火试法和对光透视法。

730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自立分类系统,按来源的自然属性分类,自然分类的先驱

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9幅

《本草品汇精要》

刘文泰

以苗、形、色、味、嗅记载性状特征

1815种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清代新增药物最多的本草 。冬虫夏草、西洋参等

 

《植物名实图考》

吴其濬

考证原植物和鉴定研究的重要典籍,附图最精确

1714种


第三章 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

人参: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山参),园参为:吉林、黑龙江、辽宁。

三七:广西田阳(田七)、云南文山。三七的支根为筋条,根茎为剪口,余下主根为头子。

金银花:河南密县(密银花)、山东。

广藿香:广东省广州市的石牌

3.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4.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浙元胡、浙白术、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

5.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6.四大藏药:冬虫夏草、炉贝母、雪莲花、西红花。

第四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传统采收原则:

根和根茎类:秋冬季地上部分将枯萎或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倒苗较早的夏末采收(半夏、太子参)。

茎木类:茎藤多秋冬采―首乌藤、忍冬藤;木类全年采―苏木,降香,沉香(心材)

皮类:春末夏初,皮部和木部易分开;少数秋冬,肉桂

花类:花蕾期―金银花、槐花;初花期―洋金花; 盛花期―菊花、西红花

果实种子类:成熟时—五味子;幼果期―枳实;未成熟―枳壳;成熟经霜―山茱萸。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全草:茎叶茂盛时采收或开花期采收—薄荷;幼苗期―绵茵陈.

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根据不同特性确定采收期。

动物药类:根据物种、生活习性或活动规律选择适宜方法。如诱捕、网捕、活体收集等。

矿物药类:无季节限制,全年采挖,多与矿藏采掘相结合。

2.现代采收原则:确定适宜采收期的三要素: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的产量;毒性成分的含量

3有效成分含量为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最高期,为适宜的采收期。(理想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为适宜的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总含量最低时,为适宜采收期。

4.中药加工的意义:促使干燥,保证质量,符合规格等级,便于包装贮运

加工的要求:形体完整、色泽好、香气浓、安全水分、有效物质保留多

注:药材的干燥加工,温度一般控制在50-60℃。

5. 药材加工通则:

根及根茎类:除去地上茎叶、泥土和毛须,干燥;先刮皮或撞皮,桔梗、黄芩;质坚硬或粗者趁鲜切片,葛根;富含黏液质或淀粉者烫或蒸,天麻

皮类:切段干燥。加工成卷筒状,如厚朴;刮去栓皮干燥,黄柏。

叶及全草:通风处阴干;或捆扎后干燥(油、色)。

花类:晒干、烘干或阴干(时间、温度,完整与色泽)

果实类:直接干燥,如乌梅;切后干燥,如枳实;沸水微烫后干燥,木瓜。

种子类:果实干燥后取出或直接取种子干燥;直接储存干燥果实,用时取出,砂仁。

6.常用加工方法: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

7.发汗: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习称“发汗”。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8.不能洗的:质地疏松或黏性大的软性药材,水洗不宜长,否则不利切制(瓜蒌皮);种子类药材含有多量的黏液质,下水即成团,不易散开,故不能水洗(葶苈子、车前子);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薄荷、细辛)

9.中药贮藏中发生的变质现象及如何防治:

虫蛀:害虫侵入药材内部形成蛀洞或蛀粉的现象。防治:冷藏、高温(曝晒、烘烤、热蒸)、远红外、化学杀虫或气调养护

生霉:指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防治:水分控制(安全水分);温度控制(低温);氧气控制(密封)。

走油:又称“泛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变化。防治:低温、低湿和密封。

变色:药材储存不当,色泽发生变化的现象。药材具有固定的色泽,色泽是药材品质的标志之一。原因:成分氧化、加工温度高、久贮。防治:干燥、冷藏、避光。

其他:自燃、挥发、自然分解、风化等。

10.采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中药的质量取决于有效物质的含量,与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密切相关。

第五章 中药的鉴定

1.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和省级药品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第一部 收载中药材和成方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包括:中药材部颁标准,中成药部颁标准,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3.地方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包括: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标准

4.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特点:a. 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b. 中药标准整体水平全面提升;c. 现代分析技术广泛应用;d. 物种与资源保护

5.中药鉴定一般程序:样品登记;取样:核对标签、检查样品、取样具代表性、样品处理(四分法)、取样量=鉴定用量+留样量;鉴定;书写检验报告。

6.中药鉴定的方法:基原(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简称“五大鉴定法”。

7.来源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三步法:观察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

8.三步法:观察植物形态:仔细观察检品的全部特征。不完整检品,应进行产地调查、采集标本,对照鉴定。核对文献:根据观察的特征以及检品产地、别名、功效等线索,首先核对植物分类学专著;其次核对中药品种专著;第三核对原始文献,帮助正确鉴定。或直接查阅《中国药典》等。核对标本:将结果与标本馆中已确定学名的标本核对。

9.性状鉴定法:是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鉴别药材外观性状的方法。又称经验鉴别法。包括10个方面:形态、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10.性状鉴别:1.形状 指干燥中药的外观形态。术语: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苦杏仁“心脏形”。2.大小 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厚度。3.色泽 指在日光下观察的药材颜色或光泽。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颜色时,以后一种色调为主。4.表面特征 指药材表面固有的特征。术语:防风“蚯蚓头”、黄连“过桥”、乌梢蛇“剑脊”。党参 根头部具狮子盘头、根头下横环纹。5.质地 指折试或触摸药材所感知的属性。质地与生境、组织结构和加工方法密切相关。术语:防风质“松泡”、甘草质坚“粉性”、当归油润、桑白皮“纤维性”、石斛“粘性”。

6.断面特征 包括折断面和横切面特征。折断面:指折断药材时观察到的现象及折断面特征。横切面:指平整切面。术语:茅苍术“朱砂点”、厚朴“亮银星”、桔梗“金井玉栏”、黄芪“菊花心”、大黄“星点”、僵蚕“丝腺环”“胶口镜面”。 7.气 用鼻子嗅到的特征。8.味 用口尝到的特征。舌尖-甜,舌根-苦,舌两前侧-酸,舌两后侧-咸。9.水试 指某些药材在水中产生特殊变化或现象的特征。红花水浸水成金黄色,花色不褪;熊胆仁于水,溶解而盘旋,有黄线下垂至杯底而不扩散;苏木投热水中,呈鲜艳桃红色透明溶液。10.火试 指某些药材火烧发生特殊现象的特征。还有:磁石召铁、琥珀拾芥、牛黄挂甲等。

11.显微鉴定法:利用显微技术,具备植物(动物)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观察与显微描绘的技能,掌握显微制片的基本技术。包括:组织鉴定、粉末鉴定。

12.显微鉴定法:制片方法:a横、纵切片法:组织结构;b解离组织法:单个细胞形态;c表面制片法:表皮细胞、花粉粒;表皮撕离和整体封藏;d粉末制片法:细胞碎片、内含物。粉末药材及中成药;e矿物药磨片法。

13.常用封藏剂:木化细胞壁:浓盐酸+间苯三酚——红色。

纤维素细胞壁:氯化锌碘液——蓝或紫色。淀粉粒:碘试液——蓝色。

糊粉粒:硝酸汞试液——砖红色。

栓化、角质化细胞壁,脂肪油、挥发油、树脂等:苏丹Ⅲ——红色。

菊糖:a-萘酚+浓硫酸——溶解,紫色。草酸钙:20%硫酸液——溶解,生成硫酸钙针晶。

碳酸钙:稀盐酸——溶解产生气泡。硅质块:氢氟酸——溶解,其他酸不溶解。

粘液质,树胶:钌红试液——红色 。

14.显微鉴定方法:a组织鉴定法 适于完整药材。鉴别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的样品。

b粉末鉴定法 适于粉末状或破碎药材、含粉末的中成药。鉴别具有不同细胞、内含物或组织碎片的样品。c显微定量常数测定 适于叶类中药,如栅表比、气孔指数等。可以鉴别同属不同种的样品。d显微化学鉴定法 适宜于含某种化学成分能与特定试剂产生特殊反应的药材。显微化学反应:切片或粉末,加试剂后的显色。黄连;显微定位:确定化学成分存在的部位。柴胡。e显微定量法 对一定重量单味药粉末中某些显微特征进行数量分析,或测定中成药中某方药某个显微特征百分含量的一种鉴定方法。常用方法:定重量法、定面积法、比率计数法。

15.显微鉴别的描述:

组织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中柱鞘、维管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射线) 与髓。

数据处理原则:<10mm带小数;>10mm为整数;200mm以上的个位为0

粉末特征:依据先多数后少数,先特殊后一般,先感观后测试3条原则。

16.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中某些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物理、化学或仪器分析的手段来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的方法。

17.理化鉴定的方法和原理:

a. 物理常数测定:包括相对密度、硬度、熔点、凝点、折光率、旋光度、黏稠度、沸点、膨胀度等。主要用于挥发油、油质类、树脂类、液体类、加工类、矿物类、制剂类等中药的真伪和纯度的鉴定。

b. 微量升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升华的性质,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升华物的形状、颜色或加某些化学试剂观察其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的特征。

c. 化学定性鉴别:利用所含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特定试剂作用,产生不同颜色或沉淀的反应。方法:试管法或纸片法,直接在药材表面、切片或粉末上进行。

d. 化学定量分析:对中药中具有中医临床疗效的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部位进行含量测定,来控制中药的质量。方法:包括经典分析法(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e. 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日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定。淡水珍珠——黄绿色荧光;海水珍珠——蓝紫色荧光。

f. 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常用波长:紫外光区:200~400nm;可见光区:400~850nm;红外光区:2.5~15mm;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 色谱鉴定法:又称为层析法。是利用物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而被分离。根据色谱分离原理,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空间排阻色谱。常用色谱鉴定法:◆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蛋白电泳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 其他理化鉴定方法:

质谱鉴定法:是按照带电粒子的质量对电荷的比值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图谱。主要用于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核磁共振谱法:被认为是中药指纹鉴别最有前途的方法

色谱-光谱联用分析法:用于成分、组分分离或含量测定

X射线衍射分析法:用于矿物类、粉末类药材的分析、鉴定。

聚类分析法: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将中药的多种鉴别特征的主因子通过数学变换和数量化,进行计算分析,或建立不同的动态聚类图,来研究中药信息鉴定模式。

热分析法:用热分析仪测量某些物质及其反应产物在程序控温条件下,其物理性能的变化参数或热图谱来鉴别中药。

18. 生物鉴定法包括:免疫鉴定法、细胞生物学鉴定法、生物效价测定法、DNA遗传标记鉴定法、mRNA差异显示鉴定法。

19.中药的常规检测:包括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等

20.水分测定:a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b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包括:1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2气相色谱法 适用于水分的极少的中药;3红外线干燥法 中成药生产过程用,简便。

灰分测定:a总灰分:中药经粉碎、加热、高温炽灼至灰化而残留的灰分,包括生理灰分和外来杂质。b酸不溶性灰分:将总灰分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

浸出物测定:适用于有效成分尚不清楚或有效成分尚无精确定量方法中药的质量评价。根据主要成分的溶解性质确定溶剂。溶剂: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乙醚。测定方法:冷浸法、热浸法

挥发油含量测定:利用挥发油能与水蒸气同时蒸馏的性质,在特制的挥发油测定器中测定其含量。

21.中药的安全性检测项目:有害物质检查、重金属检查、药品微生物限量检验、热源检查、毒性试验、刺激试验、过敏试验、对红细胞影响试验。

22.有害物质检测方法:黄曲霉毒素检测、农药残留量检测、重金属检查、砷盐检查、氯化物的检查等。

23.中药指纹图谱:

含义:是指某种或某产地的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类或数类化学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

特点:a通过图谱的特征性有效地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b通过图谱主要特征峰的面积或比例,有效地控制样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研究内容:名称:

来源:原动植物、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方法等。

供试品的制备:根据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选择适宜的制备方法。

参照物的制备:选择适宜的对照品或内标物作为参照物。

检测方法:根据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

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以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为依据建立指纹图谱。技术参数包括:共有峰的标定,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非共有峰面积(<10%)等。
 

第六章 中药的质量标准

1.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

中成药质量标准:品名、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

2.分析方法的验证:

准确度:回收率(%) 包括测定方法和数据要求

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和数据要求(标准偏差)

专属性:包括鉴别试验、含量测定和限量检查,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出被检成分。

检测限:被测物质能被检出的最低量,直观法、信噪比法、数据要求。

定量限:被测成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线性: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浓度呈正比关系

范围: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耐用性: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使,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第7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1. 根类中药:是以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中药。特点:无节、节间之分,无叶和芽痕,少数有不定芽。

性状鉴别:

形状:

双子叶

直根系,主根明显,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短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状;根的顶端常带有短缩的根茎(芦头)或茎基;少数为细长根,集生根茎上

单子叶

须根系,或末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

表面特征:

双子叶

较粗糙,有栓皮、皱缩纹理、支根痕或皮孔

单子叶

表面较光滑,无栓皮、皮孔

横(折)断面:

 

双子叶

单子叶

放射状结构(次生构造)

有,明显

无(初生构造)

栓皮(木栓层)

无,少数仅有薄的栓化组织

环纹

形成层(次生结构)

内皮层(初生构造)

中柱(木部)

木部大

中柱小

一般无,次生构造不发达类型有

有,明显

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正常构造:次生构造

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皮层:狭窄或栓内层发达成次生皮层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包括:次韧、初韧、形成层、初木、次木

髓:常无髓。

●不发达类型

表面:常无周皮。表皮——龙胆;后生表皮:外皮层细胞——细辛;后生皮层: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乌头

皮层:较发达,内皮层常明显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初生木质部不分化到中央

●异常构造:次生构造

具多环性同心维管束:中央正常维管束外方出现若干轮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怀牛膝、商陆)。

韧皮部异常维管束(附加维管柱):在木栓层内方和韧皮部外侧产生的异常构造(何首乌)。

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茄科华山参、沉香)。

注:内生韧皮部:就是位于木质部里端的韧皮部。

单子叶植物根:●具初生构造

表皮细胞或根被

皮层宽,内皮层明显。

辐射型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

髓明显

2.根茎类中药:系指地下茎或带有少量根部的地下茎中药。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和鳞茎。特点:有节和节间;节上有叶痕、芽或芽痕、退化鳞片或膜质叶;侧面或下面有不定根或根痕;顶端或上面残留茎基或茎痕。

性状鉴别:

形状:

根状茎

圆柱形、长圆柱形或圆锥形

块茎

长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

球茎

球形或扁球形

鳞茎

类圆形顶端略尖,鳞片扁平皿块,一面凹,一面凸

蕨类植物根茎

扁平条状、圆锥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形等

表面特征:

双子叶植物

节、节间明显或不甚明显

单子叶植物

节、节间明显

蕨类植物

残留叶柄残基,被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

横断面:

双子叶植物

具栓皮;形成层环纹;维管束环列,具放射状结构;中央有髓

单子叶植物

无栓皮或有薄栓化组织;内皮层环纹;维管束小点散于环内外,无放射状结构;无髓

蕨类植物

无栓皮。中柱散布于基本组织中

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茎:●正常次生构造

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少数表皮或后生表皮。

皮层:初生或次生皮层;根迹维管束,内皮层不明显

无限外韧型维管束:环列,少双韧型,射线宽窄不一;韧皮部外方常有厚壁组织断续环列

髓。

●异常构造

髓部具异常维管束:韧皮部与木质部倒置,形成层成环,射线放射状(大黄)

具内生韧皮部:位于木质部里端的韧皮部。与木质部里端密切接触,构成正常的双韧型维管束,在髓部周围形成各个分离的韧皮部束(茄科、葫芦科)。

单子叶植物根茎:●初生构造

表皮:或后生表皮, 或薄的栓化组织。

皮层: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或否

有限型维管束:散于中柱内,外韧型或周木型

髓:不明显

蕨类植物根茎:●初生构造

共性:表皮细胞:下皮厚壁细胞;基本组织;中柱散于其中:木质部管胞,韧皮部筛胞

中柱类型:网状中柱:数个周韧型维管束(分体中柱)断续成环,每1个维管束为1个原生中柱状。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圆筒状,内外方各有1圈韧皮部、中柱鞘和内皮层。原生中柱:

木质部在中心向外依次为韧皮部、中柱鞘、内皮层。

3.根及根茎类粉末鉴别要点:

厚壁细胞:纤维、晶鞘纤维,石细胞、厚壁细胞

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道)、乳管a根:皮层、韧皮部;b根茎:皮层、韧皮部、髓、射线

保护组织:木栓、表皮细胞、根被、鳞片。

其他:导管、管胞

细胞内含物:a淀粉粒:多、较大b菊糖—菊科、桔梗科;c草酸钙结晶—双子叶 多簇晶、方晶、砂晶、小针晶;d单子叶 针晶束含于黏液细胞中,柱晶等。

4.学的药:绵马贯众、细辛、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川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川芎、柴胡、北沙参、龙胆、丹参、黄芩、地黄、桔梗、党参、木香、白术、苍术、半夏、石菖蒲、百部、川贝母、浙贝母、麦冬。

 

第八章 茎木类中药

1.茎木类药材:包括木本植物的茎或木材,或少数草本植物茎藤。茎类中药:茎藤、茎枝、茎刺、茎髓。木类中药:茎形成层以内部分。边材、心材

2.显微鉴别:

双子叶木本茎:●正常次生构造

周皮或表皮:老茎周皮,嫩茎表皮。

皮层:有或无。

无限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厚壁组织,形成层,木质部导管较密,射线狭窄。

髓:薄壁细胞,环髓厚壁组织。

●异常构造

韧皮部和木质部成层状偏心性排列成数轮,如鸡血藤。

茎髓部异常维管束,如海风藤(似大黄);

具内生韧皮部,如络石藤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正常次生构造

表皮:有时分化出薄的木栓层。厚角组织

皮层:有时具内皮层,或韧皮部外方具数列薄壁细胞。靠外方的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绿皮层)

维管束:无限外韧型,环列,射线较宽。

单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

表皮:一列细胞,角质层

皮层:与中柱界限不清楚

维管束:有限外韧型,散列于基本组织中

髓:不明显

3.木类药材:通常要取三切面(沉香),即:a横向切面:沿与长轴垂直方向;b切向纵切面:沿切线方向;c径向纵切面:沿直径方向。

木射线:横切面 射线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状排列,示宽度和长度。切向切面 射线呈纺锤形排列,示射线宽度和高度。径向切面 射线呈横带状排列,示射线高度和长度。

4.特别注意:导管;木纤维:纤维管胞,韧型纤维,分隔纤维;木薄壁细胞。管胞(裸子植物)的具缘纹孔包括纹孔缘、纹孔口、纹孔塞3部分。

5.粉末:茎类药材:木纤维、导管、木薄壁细胞、石细胞、草酸钙结晶、木栓细胞,淀粉粒小。木类药材:木纤维(韧型纤维、纤维管胞、分隔纤维)、导管或管胞、射线细胞、各种晶体、厚壁细胞、分泌组织,淀粉粒小。

6.学的药:大血藤、川木通、木通、鸡血藤、沉香、钩藤、石斛。

微信扫一扫,进群领取资料!

    微信咨询老师
  • (扫码加入[四川自考交流群])
    历年真题、复习资料、备考方案》,马上领取!
最新真题、复习资料、模拟试题 | 一键领取 >>
【四川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