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用型自考 四川自考【课程】【书籍】订购入口

2020年四川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章节考试重难点一

发布日期:2020-10-21 15:39:07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字体:

第一章:

1、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

第二章:

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一是循环往复,长期延续;二是多元成份结构,既有国家土地,又有农民和地主的私人土地;三是既早熟又不成熟。

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有三:一是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二是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三是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

3、中国农耕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早熟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该体系即是中央集权政体的运转工具,又是剥削下层民众和腐蚀国家政治的重要因素。二是经济剥削,特别是对工商业经济的剥削。三是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导致社会安于现状,缺乏远见和开拓精神。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导致商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商人性格的封建依附性。五是为了一视同仁而对富庶地区进行剥削也阻碍了先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

4、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文学类 2020年四川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章节考试重难点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本文地址:http://www.sczk.sc.cn/zl_wxl/23927.html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nav

2020年四川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章节考试重难点一

编辑:四川自考网 日期:2020-10-21 阅读:
课程购买

《自考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第一章:

1、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

第二章:

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一是循环往复,长期延续;二是多元成份结构,既有国家土地,又有农民和地主的私人土地;三是既早熟又不成熟。

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有三:一是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二是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三是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

3、中国农耕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早熟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该体系即是中央集权政体的运转工具,又是剥削下层民众和腐蚀国家政治的重要因素。二是经济剥削,特别是对工商业经济的剥削。三是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导致社会安于现状,缺乏远见和开拓精神。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导致商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商人性格的封建依附性。五是为了一视同仁而对富庶地区进行剥削也阻碍了先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

4、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微信扫一扫,进群领取资料!

    微信咨询老师
  • (扫码加入[四川自考交流群])
    历年真题、复习资料、备考方案》,马上领取!
最新真题、复习资料、模拟试题 | 一键领取 >>
【四川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