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用型自考 四川自考【课程】【书籍】订购入口

2020年四川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考试重点六

发布日期:2020-10-21 15:49:38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字体:

第三节 元代文学概述

一、元代杂剧

1、元曲就一般所指包括两部分:杂剧和散曲。二者在音乐和文字表现的性质上属同源,但从文学体裁来说却完全不同,杂剧是戏剧,散曲属于诗歌。元杂剧是在说唱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诸种表演技艺而形成的新的戏曲形式。它不仅是一种代言体,而且有歌唱(曲词)、有念白(宾白)、有表演(科范)、有舞蹈和音乐伴奏,他的剧本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将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展现给观众,这是我国古代民族戏曲成熟的标志。

2、元代前期是杂剧艺术的鼎盛时期,杂剧中心在大都(北京),著名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其中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后期的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四大家的说法是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提出的。

3、“书会才人”

4、关汉卿是最具代表性的前期杂剧作家,一生写有杂剧六十余种,现存十八种。从思想内容方面,关汉卿剧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暴,歌颂人民群众反抗与斗争的作品,如《窦娥冤》、《蝴蝶梦》等;第二类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以及她们的斗争与反抗,最终总是靠她们的勇敢和机智,战胜恶势力,如《救风尘》;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为代表。关汉卿剧作的艺术特色是:首先是现实主义的描绘与浪漫主义理想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主义精神;其次,关剧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情节紧凑,结构严谨,线索分明,主线突出;第三,关汉卿善于塑造人物,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极富个性特征,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第四,关汉卿驾驭戏曲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语言通俗明畅,熔铸口语、方言、市井俗语俚谚,还汲取古代诗词的有用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王实甫通过这部剧喊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就是《西厢记》的主题,他的戏曲语言风格被喻为“花间美人”,既华美又自然。白朴和马致远的杂剧有共同处,那就是在杂剧中饱含着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塑造了敢于冲破礼教樊笼的李千金形象。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王国维视为经典悲剧。

6、元代后期,杂剧创作的中心移向杭州,重要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其中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成就较高。 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关汉卿的《拜月亭》被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

二、元散曲

1、散曲是元代一种新兴的诗体,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其中小令是散曲最基本的形式,小令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又叫“叶儿”,两支小令在一起叫“带过曲”。套数又称散套、套曲,或称之为大令,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尾声。

2、元代散曲家的集子主要有马致远的《东篱乐府》、张养浩的《云庄乐府》、乔古的《梦符散曲》和张可久的《小山乐府》。

3、关汉卿的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可看做是作者的自述,马致远有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和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三、元代诗文

1、元初有理学家刘因创作了《白沟》很有名。

四、宋元南戏

1、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省称,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它最初产生在浙东沿海一带,又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是在宋室南渡之际,或者是在宋光宗朝,在南方民间歌谣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据徐渭《南词叙录》记载,“南戏之首”是《赵贞女》、《王魁》,南戏之祖是元末明初高明所写的《琵琶记》。

2、保存有南戏本来面目的有《张协状元》、《宦门子地错立身》、《小孙屠》,这三种因为保存在《永乐大典》中,又被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经过明人修改的主要有《荆钗记》、《拜月亭》、《杀狗记》、《白兔记》(《刘知远白兔记》),合称元末明初“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文学类 2020年四川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考试重点六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本文地址:http://www.sczk.sc.cn/zl_wxl/23956.html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nav

2020年四川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考试重点六

编辑:四川自考网 日期:2020-10-21 阅读:
课程购买

《自考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第三节 元代文学概述

一、元代杂剧

1、元曲就一般所指包括两部分:杂剧和散曲。二者在音乐和文字表现的性质上属同源,但从文学体裁来说却完全不同,杂剧是戏剧,散曲属于诗歌。元杂剧是在说唱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诸种表演技艺而形成的新的戏曲形式。它不仅是一种代言体,而且有歌唱(曲词)、有念白(宾白)、有表演(科范)、有舞蹈和音乐伴奏,他的剧本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将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展现给观众,这是我国古代民族戏曲成熟的标志。

2、元代前期是杂剧艺术的鼎盛时期,杂剧中心在大都(北京),著名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其中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后期的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四大家的说法是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提出的。

3、“书会才人”

4、关汉卿是最具代表性的前期杂剧作家,一生写有杂剧六十余种,现存十八种。从思想内容方面,关汉卿剧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暴,歌颂人民群众反抗与斗争的作品,如《窦娥冤》、《蝴蝶梦》等;第二类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以及她们的斗争与反抗,最终总是靠她们的勇敢和机智,战胜恶势力,如《救风尘》;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为代表。关汉卿剧作的艺术特色是:首先是现实主义的描绘与浪漫主义理想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主义精神;其次,关剧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情节紧凑,结构严谨,线索分明,主线突出;第三,关汉卿善于塑造人物,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极富个性特征,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第四,关汉卿驾驭戏曲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语言通俗明畅,熔铸口语、方言、市井俗语俚谚,还汲取古代诗词的有用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王实甫通过这部剧喊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就是《西厢记》的主题,他的戏曲语言风格被喻为“花间美人”,既华美又自然。白朴和马致远的杂剧有共同处,那就是在杂剧中饱含着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塑造了敢于冲破礼教樊笼的李千金形象。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王国维视为经典悲剧。

6、元代后期,杂剧创作的中心移向杭州,重要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其中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成就较高。 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关汉卿的《拜月亭》被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

二、元散曲

1、散曲是元代一种新兴的诗体,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其中小令是散曲最基本的形式,小令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又叫“叶儿”,两支小令在一起叫“带过曲”。套数又称散套、套曲,或称之为大令,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尾声。

2、元代散曲家的集子主要有马致远的《东篱乐府》、张养浩的《云庄乐府》、乔古的《梦符散曲》和张可久的《小山乐府》。

3、关汉卿的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可看做是作者的自述,马致远有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和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三、元代诗文

1、元初有理学家刘因创作了《白沟》很有名。

四、宋元南戏

1、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省称,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它最初产生在浙东沿海一带,又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是在宋室南渡之际,或者是在宋光宗朝,在南方民间歌谣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据徐渭《南词叙录》记载,“南戏之首”是《赵贞女》、《王魁》,南戏之祖是元末明初高明所写的《琵琶记》。

2、保存有南戏本来面目的有《张协状元》、《宦门子地错立身》、《小孙屠》,这三种因为保存在《永乐大典》中,又被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经过明人修改的主要有《荆钗记》、《拜月亭》、《杀狗记》、《白兔记》(《刘知远白兔记》),合称元末明初“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微信扫一扫,进群领取资料!

    微信咨询老师
  • (扫码加入[四川自考交流群])
    历年真题、复习资料、备考方案》,马上领取!
最新真题、复习资料、模拟试题 | 一键领取 >>
【四川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