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应用型自考 四川自考【课程】【书籍】订购入口

2020年四川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一

发布日期:2020-10-22 17:03:37 编辑整理:四川自考网 【字体:

先秦两汉部分

先秦部分

一、神话

我国现存远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是原始人以幻想的形式对所接触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艺术的解释和描述,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中十五个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160篇。《诗经》中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诗经》中,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作《颂》,共40篇;宋代以后通行的《诗经》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

2、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1)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如《豳风·七月》以哀哀倾诉的语气叙写了农夫全家一年到头各种繁重的劳动和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还会受到人身侵凌。(2)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如《豳风·东山》、《魏风·伯兮》等。 (3)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秦风·蒹葭》、《卫风·氓》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4)此外,《周南·芣苢》等诗篇反映了劳动的情景。

3、《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 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和描写;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 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诗经》创始的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注意:兴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在《诗经》中除了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起发端作用外,还具有引起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多种微妙的意味,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由于兴中往往具有比的意味,后世诗评家往往分不清《诗经》中哪一篇是比,哪一篇是兴,于是就往往将比兴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指的是一种字面或诗面的意义与作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之间不一致的现象。后世诗人作诗,也很注意运用比兴手法以求得含蓄蕴藉的效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不断遇到须从比兴手法的角度来赏析的作品)

4、重点作品:

※(1)《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弃妇诗。 女主人公心地善良,在结婚前,她单纯天真,对爱情一往情深,与所爱的人私自定下婚期,把自己的一切都寄予心爱的人。婚后她诚挚无私,勤劳持家,毫无过失,但最终却被丈夫休弃。被弃后他一方面非常悲伤,对前情前事难以忘怀,一方面又很清醒理智,对氓的虚伪暴虐进行了揭露、谴责,最后还是镇定而刚强地表示要在感情上与氓决绝。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刚强而有主见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德和不幸命运。因此,她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2)解释: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请,希望。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句意为:请你不要生我气,就以今秋为婚期。

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信:真实,诚实。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反,违背;此处指违反誓言。是:指代誓言。已:止,结束。    

句意为:当初发誓多诚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3)本诗的艺术特色。

①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但结合叙事写出了从相爱到婚姻悲剧的全过程。除了直接的抒情外,叙事中也充满感情,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其中的议论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既充满悔恨之情,又暗示了婚姻的转折;“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是对自己清白无辜的表白和对负心男人的愤怒谴责。诗中的叙事、抒情或议论还大量地运用感叹词,造成具有排比形式的感叹句,以加强感情效果。如第三章十句,有六句都以“兮”字“也”字结尾,句句感叹;第四章偶句皆以“矣”字煞尾,组成五联感叹句式。一连串的感叹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缠绵深沉、不绝如缕的幽怨,收到了一唱三叹的感人效果。

②本诗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赋,但诗中也偶用比兴手法,来造成更加深婉的抒情效果。第三、四章开头都用桑作比兴,非常贴切。蚕桑之事本是古代妇女的天职,于是女主人公信手拈来,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和象征男女之间的浓情密意,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子的年长色衰和象征婚姻的破裂。由桑进而引申到鸠食桑葚,比喻女子过分沉溺于爱情。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 

※《蒹葭》本篇是一首情歌,诗中的“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诗人想象寻求她时道路的险远,追求她的艰难,表达情人之间两情阻隔的痛苦。反复咏叹,情深意切。

本文标签:四川自考 文学类 2020年四川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zk.sc.cn

本文地址:http://www.sczk.sc.cn/zl_wxl/24007.html


《四川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nav

2020年四川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一

编辑:四川自考网 日期:2020-10-22 阅读:
课程购买

《自考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39.9元/科!

先秦两汉部分

先秦部分

一、神话

我国现存远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是原始人以幻想的形式对所接触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艺术的解释和描述,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中十五个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160篇。《诗经》中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诗经》中,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作《颂》,共40篇;宋代以后通行的《诗经》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

2、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1)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如《豳风·七月》以哀哀倾诉的语气叙写了农夫全家一年到头各种繁重的劳动和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还会受到人身侵凌。(2)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如《豳风·东山》、《魏风·伯兮》等。 (3)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秦风·蒹葭》、《卫风·氓》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4)此外,《周南·芣苢》等诗篇反映了劳动的情景。

3、《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 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和描写;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 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诗经》创始的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注意:兴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在《诗经》中除了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起发端作用外,还具有引起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多种微妙的意味,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由于兴中往往具有比的意味,后世诗评家往往分不清《诗经》中哪一篇是比,哪一篇是兴,于是就往往将比兴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指的是一种字面或诗面的意义与作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之间不一致的现象。后世诗人作诗,也很注意运用比兴手法以求得含蓄蕴藉的效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不断遇到须从比兴手法的角度来赏析的作品)

4、重点作品:

※(1)《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弃妇诗。 女主人公心地善良,在结婚前,她单纯天真,对爱情一往情深,与所爱的人私自定下婚期,把自己的一切都寄予心爱的人。婚后她诚挚无私,勤劳持家,毫无过失,但最终却被丈夫休弃。被弃后他一方面非常悲伤,对前情前事难以忘怀,一方面又很清醒理智,对氓的虚伪暴虐进行了揭露、谴责,最后还是镇定而刚强地表示要在感情上与氓决绝。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刚强而有主见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德和不幸命运。因此,她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2)解释: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请,希望。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句意为:请你不要生我气,就以今秋为婚期。

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信:真实,诚实。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反,违背;此处指违反誓言。是:指代誓言。已:止,结束。    

句意为:当初发誓多诚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3)本诗的艺术特色。

①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但结合叙事写出了从相爱到婚姻悲剧的全过程。除了直接的抒情外,叙事中也充满感情,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其中的议论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既充满悔恨之情,又暗示了婚姻的转折;“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是对自己清白无辜的表白和对负心男人的愤怒谴责。诗中的叙事、抒情或议论还大量地运用感叹词,造成具有排比形式的感叹句,以加强感情效果。如第三章十句,有六句都以“兮”字“也”字结尾,句句感叹;第四章偶句皆以“矣”字煞尾,组成五联感叹句式。一连串的感叹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缠绵深沉、不绝如缕的幽怨,收到了一唱三叹的感人效果。

②本诗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赋,但诗中也偶用比兴手法,来造成更加深婉的抒情效果。第三、四章开头都用桑作比兴,非常贴切。蚕桑之事本是古代妇女的天职,于是女主人公信手拈来,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和象征男女之间的浓情密意,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子的年长色衰和象征婚姻的破裂。由桑进而引申到鸠食桑葚,比喻女子过分沉溺于爱情。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 

※《蒹葭》本篇是一首情歌,诗中的“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诗人想象寻求她时道路的险远,追求她的艰难,表达情人之间两情阻隔的痛苦。反复咏叹,情深意切。

微信扫一扫,进群领取资料!

    微信咨询老师
  • (扫码加入[四川自考交流群])
    历年真题、复习资料、备考方案》,马上领取!
最新真题、复习资料、模拟试题 | 一键领取 >>
【四川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